【新春走基层·吾乡吾土吾家】
早晨6点半,天还没亮,记者就跟着宋高峰从长春出发,冒着零下16度的严寒,驱车近300公里赶往吉林省通榆县边昭村。
宋高峰是吉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本科生辅导员。2018年,26岁的宋高峰主动向学校申请并通过考核,出任边昭村第一书记兼驻村工作队队长。
通榆县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也是吉林省两个深度贫困县之一,“盐碱地,涝洼塘,光出沙子不出粮”的谚语是当地农业状况的真实写照。而边昭村又是通榆县17个深度贫困村之一,2016年建档立卡的贫困户有177户311人,贫困发生率为23.42%。
虽然从小在农村长大,担任辅导员期间经常领着学生下乡实践,对当地的情况也做过功课,但初到边昭村时,宋高峰还是吃了一惊,“村委会破得不像样,墙皮一层层地往下掉;村里没有几条像样的路,接近三成的乡亲都住在土房里;人居环境不好,一南一北还有两个露天的垃圾坑……”
中午11点,车驶进边昭村,天气正好转晴。瑞雪覆盖中的边昭村,道路干净整洁,房屋错落有致,农家小院里的鸡咯咯地叫着。走进村委会,办事大厅明亮,党员活动室整洁宽敞。
这情况咋和宋高峰说的不太一样?乡亲们用脱贫致富的生动故事做了解答。
刚一进院,老党员李志就迎了出来,“要不是这房子亮堂,我可看不着你们进来。”坐到热乎乎的炕头,李志唠起了家常,“几年前,孩子和我先后得病,家里能卖的都卖了,一家子成了贫困户。要不是党的政策好,哪有今天的好日子!”
从2018年开始,边昭村户籍人口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由村里统一出资参保,大病患者和慢病患者在县域内就医农合目录内的医疗费用可以报销90%,长期慢性病门诊报销比例也达到了80%;当年,通过危房改造项目,李志家的“下井房”变成了80平方米的砖瓦房,结束了“外边下雨,屋里害怕”的日子;2019年,边昭村共分配通榆县光伏产业扶贫项目收益资金32.6万元,实现了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覆盖和稳定增收,李志家随之增收800元。这一年,李志又被聘为村里的卫生保洁员,在家门口能拿到每月800元的工资。
正说着,厨房里传来了香味儿,李志一拍大腿说:“今年我养了两头猪,一头卖了4700块钱,一头留着过年吃,灶上正炖着猪肉咧!”
脱贫靠政策,致富靠产业。2019年,边昭村试行庭院经济项目,引入小麦与白菜套种,小麦采用吉林省农科院提供的“小冰麦”品种,化肥和白菜种子由吉林大学提供。说起家里的“一块园”,65岁的于长福就笑得合不拢嘴,“去年,我们家院子里的3亩地就收了3万斤白菜、4000斤小麦,收获1万多块。种子好、化肥好、种地的法子好,收入是原来的两倍多。日子越过越有盼头!”
(本报记者 任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