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0年01月22日 星期三

    居民旅游素质不断提升

    作者:本报记者 姚亚奇 《光明日报》( 2020年01月22日 04版)

    春运期间,大批来往于中国和越南等东南亚国家的旅客从广西凭祥火车站搭乘火车出入境。图为1月20日夜,一名准备前往越南的旅客正在填写有关信息。新华社记者 陆波岸摄

        【文明旅游】

        享受美、发现美,是很多人踏上旅程的初衷,而旅游中的行为是否文明,决定了游客是否也是旅行中那道亮丽的风景线。数据显示,今年春节,我国居民境内外旅游仍将保持较快增速。在出门旅行成为潮流选择的当下,文明出游之风已蔚然兴起。

        文明旅游直接反映人们的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事关公民切身利益,事关国家和民族形象。2019年,“安全文明出境游宣传月”“文明旅游 为中国加分——百城千景在行动”“文明旅游视频挑战赛”“70文化名人助力文明旅游”等活动在全国各地及视频平台推广,得到了各地群众的广泛参与。在形式多样、为大众喜闻乐见的宣传引导下,我国居民旅游素质不断提升。

        在出境游高峰期,中央文明办会同外交部、文化和旅游部组织开展“安全文明出境游宣传月”活动,推动各地集中统一行动、加强宣传引导,有效提升了公民海外安全风险防范意识。

        在陕西西安开展的“安全文明出境游宣传月”活动中,利用西安市民出国(境)礼仪长卷、出境安全小锦囊、文明旅游书签等宣传册页、卡片、现场解答问题等方式,使广大出国(境)市民掌握更多的海外旅游常识,提高了海外风险预防和自我保护的意识,自觉爱护旅游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做文明有礼的中国旅游者。

        在贵州贵阳,“安全文明出境游宣传月”系列活动深入社区,向广大市民普及出境游常识、文明出游礼仪,提高了市民境外安全出行和文明出行意识。

        文明旅游需要游客与各地景点景区共同参与。随着游客素质的提升,各地景点景区文明服务质量也得到进一步规范,共同营造了全社会积极推动文明旅游的浓厚氛围。

        2019年3月,文化和旅游部制定《文明旅游示范单位要求与评价》和《文明旅游示范区要求与评价》,并于8月1日起正式实施。

        文化和旅游部市场管理司分赴安徽、内蒙古、福建3个省份展开实地调研预测评,先后召开座谈研讨会14次,调研试测评旅游景区、旅行社、星级旅游酒店等旅游企业9家,调研预测评县区5个。两个行业标准的实施,使各地景区景点、旅游企业等行业行为得到规范,发挥了示范标准引领作用。

        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文明旅游 为中国加分——百城千景在行动”在西安、厦门、呼伦贝尔等重点旅游城市以及宁夏沙坡头景区、吉林长白山景区等旅游景区开展,系列宣传全平台总阅读量近3.7亿,讨论量近100万,视频播放量近5000万,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宣传教育融入文明旅游宣传,营造出文明旅游的浓厚氛围。

        旅游景区是“美丽中国”的集中体现,也是“文明中国”的重要载体。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王晓峰表示,开展“文明旅游 为中国加分——百城千景在行动”,推动全国旅游城市和景区开展文明旅游集中宣传引导,发挥景区在文明旅游宣传引导中的示范带动作用,为游客提供更加舒适文明的旅游环境,让服务传递文明,让品质承载文明,共同营造一个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全国联动的文明旅游“传播场”。

        春节假期将至,日前,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就做好文化和旅游假日市场有关工作发布通知,将进一步采取各类措施,加强旅游市场秩序治理。同时,将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文明旅游宣传活动,加大对出境特别是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游客的宣传和提示力度等,持续深入推进文明旅游的工作,将与人们不断前行的脚步一起上路。

        (本报记者 姚亚奇)

    短 评

    遇见美景和美好的自己

        长城墙砖遭刻字、天坛回音壁成为签名墙……在景点刻字、涂鸦,除了引发大众对游客素质低下的批评,还对景点造成了不可逆转的损害;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随意插队,除了破坏公共秩序,公众的心里也会为这些游客默默地贴上“素质低下”的标签。

        正是因为景区如此美丽,才吸引人们前来欣赏。而这种美好的吸引,不应该成为景区招致伤害的原因,也不应该使其成为游客低素质行为的展示台。

        旅游是一场欣赏美丽风景的行程,也应当成为一场精神的洗礼。“文明旅游”呼唤游客文物保护意识的觉醒,呼唤游客对大自然的敬畏,呼唤游客对公共秩序的自觉维护,更需要游客对子孙后代能够共享文化遗产、自然馈赠,传承人文关怀的责任感。所有的美好,都需要游客的共同保护,才能得以延续。

        文明礼让、爱护公物、遵守秩序、友好交流,才会收获别人的尊重,而这将是除了风景之外更有益的收获。在旅行的道路上寻找更美的风景时,也将遇见更加美好的自己。

        (本报记者 姚亚奇)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