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0年01月17日 星期五

    歌声温暖人心

    作者:本报记者 李 宏 本报通讯员 谌从全 《光明日报》( 2020年01月17日 08版)

        【“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活动】 

        1月12日至15日,由中宣部、文旅部联合主办的“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暨元旦春节两节期间“文化迎春、艺术为民”活动先后走进重庆彭水县、酉阳县和石柱县,来自中央歌剧院的艺术家们用美妙的歌声给山区人民拜了个早年,带来了浓浓的年味。

        12日下午,艺术家们一来到彭水,就为当地的声乐爱好者上了一场独特的声乐大师课。彭水县中学的音乐老师冉黎演唱了意大利歌曲《我亲爱的爸爸》后,中央歌剧院的夏羽边示范边告诉她要侧重练好发声,把元音唱清楚,这样歌声才会更饱满。冉黎在夏羽指导下又唱了几遍,效果果然不一样。“平时自己唱歌都没太注意,经过夏老师的指点,我觉得自己的歌唱能力确实提高了。”冉黎说。

        深冬的酉阳,天空飘着细雨。下午5点不到,63岁的宋玉霞便带着两个外孙来到县文体中心礼堂等待中央歌剧院的“大师秀”。当《敢问路在何方》这首耳熟能详的歌声响起时,男高音歌唱家徐森走下舞台,与现场观众一同高唱,连宋玉霞四岁的外孙杨振轩也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起来。“你要是嫁人,不要嫁给别人,一定要嫁给我……”四位男歌唱家唱起《达坂城的姑娘》时,邀请现场的酉阳姑娘一起登台,姑娘们大方地走上舞台,唱起歌跳起舞,引得台下观众开怀大笑。

        听说中央歌剧院要来石柱演出,金竹乡和农村的驻村工作队队长冉隆祥非常兴奋,为了观看晚上的演出,他驱车两个半小时从和农村赶到县城。

        1月14日晚的演出在户外广场进行。演出时,空中刮起了冷风,气温降到1度左右,但观众的热情不减,把广场围得水泄不通。听到《谁不说我家乡好》响起时,冉隆祥感慨万千:“过去我们村可以说是‘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风吹石头滚,提桶没有井’。”冉隆祥回忆起自己几年前刚到村的情景,那时人们常说生活比黄连还要苦。

        近年来,石柱县聚焦精准扶贫,紧扣“两不愁三保障”做好扶贫工作。去年4月,石柱终于摘掉了贫困县的帽子。“现在生活好了,公路直通到家家户户门口,村民们都能喝上干净的自来水,有了致富产业,精神也振奋了。”冉隆祥说,“过去村民爱唱‘苦情歌’,现在啊,大家常把‘土家山寨喜洋洋’挂嘴边。”

        “咦,这首《红旗飘飘》好像不是以前那样唱的。”现场的观众发现,许多经典老歌和他们此前听到的有些不同。中央歌剧院演出处处长梁寒说,在这次演出中,中央歌剧院将歌剧中的美声唱法与传统中国民歌结合,在演出曲目的选择上也兼顾了歌剧演唱的专业性和各地的民族特色,让歌唱家和地方演员一起为观众带来独特的表演,这种融合的方式让演出具有了别样的风味。

        演出受到观众喜爱,梁寒很高兴。“虽然每一天我们都有演出,每一天都奔波在路上,但看着观众喜悦的面容,听着他们的掌声和欢呼声,所有的苦和累似乎都变得遥远。”梁寒说,歌唱家们带着党和国家对贫困山区人民的关怀和祝福,在这些寒冷的冬日里,用歌声温暖着人们的心,鼓舞着他们振奋精神,一起脱贫奔小康。

        (本报记者 李 宏 本报通讯员 谌从全)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