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日益临近,忙碌了一年的人们纷纷收拾行囊,踏上回家的旅途。在这场“全球最大年度人口‘迁徙’”中,有人乘坐时速350公里的“复兴号”日行千里,也有人乘坐绿皮慢火车缓缓抵达心心念念的温暖港湾。
途经多个小站,还有不少是没有站台的乘降点;票价不少是1元起价,且多年维持原价;乘客多是生活在铁路沿线的村民,下车走路几分钟就可以到家……在一个追求高效、言必称“快速迭代”的“快时代”,行驶在大凉山、松辽等地区的绿皮慢火车成为春运中一道特别的风景线。
在春运走过的数十个年头里,不变的主题词之一就是“快”。摸黑排长队买车票早已成为历史,刷脸进站成为不少火车站的标配,随着2019年13条新线路陆续开通,更多“上午看故宫、下午看古城”的愿望也成为现实。“快”,折射了中国铁路事业的飞速发展,映照了国家前进的步伐、奋进的姿态。
“快”,固然是许多人的追求和梦想,但在慢火车主要途经的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以及交通不便地区,由于气候地形和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等问题,同步快起来暂时还无法实现。比如从牡丹江开往林海雪原的“雪国列车”、往返于山东淄博和泰山之间的“庄户列车”、从江西九江到湖北麻城的“菜农专列”等,这些低价的慢火车是满足当地群众出行刚需的优先选择,甚至唯一办法。上学娃、农产品、土特产需要借由这些慢火车走出去,而致富经、思乡情、时兴风需要借道抵达,这条运营核算表中的“亏损路”正是乡亲们的“脱贫路”“幸福路”“希望路”。
这些在祖国大地上“哐当哐当”悠悠行驶的81对公益慢火车,也许文艺青年从中看到的是“从前慢”的年代记忆和怀旧情调,但对于生于斯、长于斯的人们来说,这些绿皮火车没有那么多浪漫色彩,等号的另一边更多的是沉甸甸的民生红利和砥砺奋进的现实。对于归心似箭的游子来说,这是归途“最后一公里”的兜底,也是“一个都不能少”的温情版诠释。
2016年,日本“一个人的车站”的故事在中国广为流传。考虑到一个女高中生的“通学”因素,日本北海道JR石北线旧白泷车站顶着连年亏损的压力,选择继续保留该车站至女学生高中毕业。虽然事后求证得知,“通学”只是车站得以保留的原因之一,但这个故事仍感动了不少国人。或许这个故事所戳中的,正是人们内心深处关于社会良心的柔软部分,它也恰好满足了人们一直以来关于“利民之事,丝发必兴”的朴素愿望和美好想象。
时代潮流浩浩荡荡,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快”总是更容易成为闪光灯下的主角。但越是如此,拥有“慢”的视角和情怀就愈加显得可贵。“复兴号”和绿皮慢车一起才能构成春运中完整的中国、真实的中国,在充满梦想感的“中国故事”讲述中,如何让那些奔跑在前进方阵后方的少数人也能同样享受到发展的红利,也能在助力下追赶上时代的列车,等等这些关于“慢”的部分,才更有生命感,也更让人期待。
悠悠慢火车,温暖回家路。春运勾勒的“流动中国”,充满了繁荣发展的活力。快慢相依,充满温度和质感的中国现代化画卷正向远方不断铺展。
(作者:王 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