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将理论学习收获转化为干事创业的热情和为民服务的担当,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是党员干部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重点聚焦的目标。
紧扣民生这一关键,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通过让党员干部充分下沉到一线,探索出“眼睛往‘下’看、身子往‘下’沉、劲头往‘下’使”的“一线工作法”,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基础教育、城中村人居环境等方面的“老大难”问题实现了突破,更在对群众真切的关怀中,涌现出不少温暖人心的故事。
想群众之所想
“事业单位正式编制教师,年薪本科生26万+、研究生28万+、全日制博士奖励20万,全年带薪休假165天……”
2019年9月底以来,龙华区教育局招聘中小学教师的“求贤令”在网上火了,最终招揽全球62所院校的491名毕业生,其中清华北大76人、博士23人、近九成为研究生,这份亮眼的“成绩单”让辖区内家长和学子们喜上眉梢。
作为地处原特区外的城区,由于近年来的飞速发展,龙华已成为深圳居住人口最多、居住密度最高的城区之一,教育事业底子薄、缺口大的问题也逐渐凸显。
面对教育这一群众最关心的民生问题,龙华区利用主题教育这一契机,直面当前教育发展难题,把解决学位需求作为为群众谋幸福的出发点,把确保“有学上”“提质量”作为攻坚战来实施。
深入一线调研测算了解群众需求,通过新建扩建、借址办学、租赁办学等创新方式开展工作,龙华区千方百计增加学位供给,2019年不仅提前开办9所学校、新增学位近4000个,还超前谋划2020年学位需求,筹备开办8所学校,极大缓解群众“没学位”的难题。同时,引进高层次人才近百名,逐步探索出一条先行示范区教育引才的新模式。
“持续深化学习教育,要做到持之以恒学、率先垂范学、联系实际学,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龙华区委书记杜玲说。
急群众之所急
“感谢华联社区党委的帮助,让我的孙子能升学,继续在学校读书。”家住龙华街道华联社区墩背新村的郭大爷激动地说。
原来,由于儿子肇事入狱,儿媳也早已离家出走,年事已高的郭大爷夫妇俩只能靠打零工、捡废品养活孙子小郭和两个年幼的孙女,每年光三个孩子的学杂费就得上万元。因为沉重的经济负担和无户籍的困难,读小学六年级的小郭正面临无法“小升初”的困境。
下沉一线的入户信息采集让社区的党员干部们了解到这一情况,立刻行动起来,最终让孩子顺利上学,减免了其本学期的全部学费,还解决了他的用餐问题。
在党员干部的带领下,群众也纷纷加入进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社工利用每月“聚善日”活动向大家发起爱心捐款、捐物活动,大家的共同帮助让这个困难的家庭看到了希望。
正是主题教育的深入,让党员干部们坚持在一线与群众打交道,面对面听民声,点对点了解需求,倾听市民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把问题和矛盾解决在一线。党员和群众之间的感情也更加深厚。
“要进一步建立为民服务长效机制,让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在全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杜玲表示。
忧群众之所忧
主题教育效果如何,群众看得最清楚、感受最真切。2019年下半年以来,家住福城街道的房产中介淦小文发现,自己租住的出租屋每个楼层都配备了灭火器、逃生锤,窗户也都安上防坠网,楼下挤占消防通道的车辆也都被清理了,安全性上有了提升,小区面貌也变美了。
“环境和设施都不太好,说不担心是不可能的,但刚毕业没什么钱,只好居住在这个以做外卖生意为主的城中村。”毕业不久的淦小文的担忧,也是许多初来深圳的务工人员的共同心声。在福城街道,45万常住人口大部分居住在城中村,部分管理薄弱片区因产权主体复杂,长期存在消防通道堵塞、治安管理难、安全基础薄弱等问题。
安全感是幸福感、获得感的前提,为此,福城街道的党员干部们主动到“最脏、最差、最乱、最难”的地方找不足、查短板,重点解决久拖不决、民怨人嫌的突出问题,选取8个“外卖地小区”为试点开展综合整治,同时对出租屋进行分类分级管理,协调“街道+派出所”“社区+警区”联动融合,不但让“脏乱差”迅速蜕变成“美佳净”,同时完善了安全设施,让居住在城中村的外来务工人员不断感受到身边居住环境的变化,也让“来了就是深圳人”成为人们心中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
福城街道党工委负责人表示:“我们希望,通过主题教育聚焦外来产业奉献者需求,用实在的关怀凝聚人心,最终以实际行动不断增强群众有温度、可感受、可拥抱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本报记者 党文婷 严圣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