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0年01月10日 星期五

    2019年,全国共收购粮食7900亿斤。“吉林大米”“天府菜油”“山西小米”“苏米”等一批粮油品牌快速崛起,我国优质粮食供给不足的难题逐步破解——

    这些优质粮正在改善百姓“米袋子”

    作者:本报记者 李慧 《光明日报》( 2020年01月10日 10版)

        1月9日,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发布最新数据:2019年各地积极引导多元主体开展市场化收购,全年收购粮食7900亿斤,调优产品结构,增加多元化、定制化、个性化产品供给,优质粮正在改善百姓“米袋子”。

    树立大粮食安全观

        几天前,全国公益性饲料粮专场交易会在长春举行。交易会上,国家粮食电子交易平台开设了挂牌交易和协商交易两个饲料粮交易专场,本次交易会共组织粮源2045万吨,最终成交871.2万吨,成交金额155.4亿元。

        这场交易会透射出政府为做好北粮南运、保障南方销区饲料粮供应、加快恢复生猪生产的努力。

        重要农产品供给,牵一发动全身。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各地树立大粮食观,注重加强粮食生产、储备、流通三大能力建设,不断创新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建设。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始终是“三农”工作的头等大事,要下大力气抓好粮食生产,强化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加大对产粮大县的奖励和支持力度,进一步完善农业补贴政策,保障农民种粮基本收益,稳住粮食播种面积,稳定粮食产量。

        “为此,要大力推动粮食产业创新发展、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提高粮油产品供给质量和流通效率,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多样化粮油产品的需求,把粮食安全建立在坚实的产业基础之上。”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局长张务锋说。

        粮价稳、百价稳。“要精准落实调控措施,强化粮源组织调度,保持供应充足、价格平稳;完善监测预警体系,健全权威信息发布机制,密切关注粮油市场供需及价格情况,科学合理引导预期;根据生猪生产恢复态势,及时组织饲料粮‘北粮南运’。各地要按照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要求,加大辖区内特别是重点城市和重点时段保供稳价力度。”张务锋说。

    讲好粮食品牌故事

        曾获得第六届鲁迅文学奖的吉林省作家任林举在纪实作品《贡米》中曾写道:“仲秋一过,氤氲于天地之间的水汽如领了号令一样,倏然散去。大地恪守着自己的宁静和沉稳,将攒了一春一夏的阳光收集在一起,再铺展开来,即是遍地耀眼的金黄——千亩万亩的稻子熟了……”

        正如文中所写,吉林大米之所以品质优,是因为它的产地处于北纬40度到45度之间,这一区域最适合生产优质碱性大米。然而,如此丰富的米业资源多年来却多以原粮的方式被各大米加工企业收购,以各种杂品牌出现在全国粮食市场,没有形成自己的品牌。

        经过集中资源、统一品牌,吉林大米实现了从“好米”到“名米”的华丽转身。如今,吉林大米正成为吉林省农业闪亮的白金名片,被誉为“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鲜活样本”和“中国好粮油示范行动”计划的先行者。

        在“精耕细作”粮食品牌的进程中,“吉林大米”“天府菜油”“山西小米”“荆楚大地”“苏米”等一批粮油品牌的快速崛起,使我国优质粮食供给不足的难题逐步得到破解。优质粮食工程自2017年启动实施以来,已覆盖全国31个省区市,总投资达750多亿元,在全国规划建设优质粮食工程项目8000多个,截至2019年年底已实施4500多个项目。

    增加绿色优质产品供给

        粮食产业效益低下、竞争力不强是影响地方抓粮积极性和农民种粮积极性的重要原因。在绿色优质粮食生产中,各地鼓励龙头企业与农民合作组织、种粮大户等形成紧密联结的利益共同体,通过订单粮食和土地流转等方式,发展优质粮源基地,带动种粮农民增收。

        好粮源带来好产品,好产品带来好效益。目前,产粮大省河南省粮油加工企业建立优质原粮基地面积达718万亩,关联农户190万户;贵州省实施特种优势粮油订单种植工程,为种粮农户创造收益93亿元,惠及115万农户,其中贫困户近30万户、户均收入3100元以上;“山西小米”平均售价从每斤5~6元上升到20元左右,加工企业盈利水平大幅提升。

        专家指出,适应消费结构提档升级新形势,要调优产品结构,增加多元化、定制化、个性化粮油产品供给,让城乡居民由“吃得饱”转向“吃得好”“吃得健康”“吃得便捷”。

        “要加快推进粮食现代产业经济体系建设,构建高质量粮食生产和经营体系,实现创新引领、消费驱动,结构合理、供给有效,适应居民消费转型升级需要,更好地满足消费者日益丰富、多元的需求,更加有效地拓展粮食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优化利益链,促进农民增收、企业增效,实现粮食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一体化发展。”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国家粮食安全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程国强说。

        (本报记者 李慧)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