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宁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我们宁肯把心血熬干,也要让油田稳产再高产……”日前,在东北石油大学的思政课堂上,“新时期铁人”王启民的话音刚落,全场掌声雷动,这不仅是对已74岁高龄老一辈科研工作者的敬意,更是对铁人精神的认同。
“作为与大庆油田同生共长、与石油工业血脉相连的石油高校,东北石油大学始终坚持为党育人初心不改、为国育才立场不变,把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作为办学之魂和育人法宝,探索实施‘课堂主导—日常感染—实践养成—文化延伸—就业导向’五位一体的育人模式,培养了一批批投身基层、严谨务实、无私奉献、创新创业、报效祖国的优秀人才。”东北石油大学党委书记孙明学说。
大庆精神点亮思政课堂
“我很早就听过石油人的故事,但是真正了解大庆精神是在大学的思政课堂上。现在大庆精神已经内化为我的学习态度和人生理念,更加坚定了我献身祖国石油事业的信念。”石油工程学院肖诚成同学说。
为更好地把大庆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使大庆精神育人成为学校思政课独具特色的亮点和优势,学校建成了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大庆精神的创新与发展》,开设了《大庆精神》必选课,上线了网络开放课程《大庆精神及其时代价值》,在专题教学中设立了大庆精神特色专题,实现了大庆精神课堂教学全覆盖、多层次、不断线。
每年的地质实习课是东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学生的必修课。在河北省秦皇岛市柳江盆地小北山,师生们每天顶着三十几度的高温看地貌、识岩石,地质实习被形象地称为“石板烤肉”。“每次我们要坚持不住的时候老师就给我们讲老一辈石油工人的故事,唱《勘探队员之歌》,鼓励我们。”同学刘丽情不自禁唱起来,“是那山谷的风,吹动了我们的红旗,是那狂暴的雨,洗刷了我们的帐篷。我们用火焰般的热情,战胜了一切疲劳和寒冷。我们满怀无限的希望,为祖国寻找出富饶的矿藏。”
“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学校强化大庆精神育人特色,着力培养更多具有东北石油大学特质、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教务处处长刘晓燕说。
扎实上好育人实践课
“铁人”王进喜、“新时期铁人”王启民、“大庆新铁人”李新民曾多次来到学校作宣讲,“三代铁人进校园”早已成为学校的佳话。
2019年暑假,“重走‘铁人’路·传承石油魂”社会实践团队的同学们在大庆“铁人”王进喜纪念馆、大庆钢铁1205钻井队等地看文献、学历史,在生产一线调研,与油田英模座谈,扎扎实实地上了一堂“铁人”精神育人实践课。
此项活动自2016年开展以来,学生们用“一个出征式、一段红历史、一走长征路、一台小演出、一次交流会、一篇成果集”完成了一次内容充实、形式丰富、内涵深刻的实践之旅。东北石油大学学子们正是这样一步步踏着“铁人”的足迹,走出属于自己出彩的青春。
团队负责人宋海鹏感慨道:“社会实践是理论联系实际最好的载体,我们在课堂上、书本上、展馆里学到看到的内容,在油田生产一线都得到了真实具体的展现,从行动中看到了石油人的优秀品质,这样的‘课堂’能够学到真知。”
精神特质哺育栋梁才
“一入东北石油大学门、终身东北石油大学人”,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大庆精神已经转化为东北石油大学学子的群体标签,到基层去、到艰苦地方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成为学子们鲜明的就业导向。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董宏丽,早在2015年作为“洪堡学者”和“中国自动化学会首届青年女科学家奖”获得者,手握累累科研硕果,毫不犹豫地谢绝了国外多份高薪聘请,毅然回到培养她的东北石油大学,“作为大庆精神培养的东北石油大学人,学成归来、报效祖国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这是她的信念。
国际石油工程师协会尼克·凡·万让奖学金全球唯一获奖者谢坤,这位本硕博均就读于东北石油大学的90后,是标准的“东北石油大学制造”,面对多种就业选择,最终决定留校任教,做一名艰苦创业、严谨治学、顶天立地的东北石油大学人。这是他的志向。
2019届石油工程学院毕业生薛畅,立志边疆、扎根基层,满怀豪情奔赴新疆克拉玛依油田就业,“作为大庆精神的传人,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工作,建功立业在基层”这是他的初心。
科研报国、求学报国、创业报国、奉献报国……一代代东北石油大学人用青春和行动诠释着大庆精神的新时代内涵。建校近60年来,东北石油大学16万校友遍布祖国大江南北,其中10万人扎根龙江,90%从基层起步,很多人成为业内的骨干和专家。
(本报记者 张士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