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0年01月01日 星期三

    中俄深化战略协作 共同维护地区稳定

    作者:李冠群 《光明日报》( 2020年01月01日 08版)

        中俄两国山水相连,同为欧亚大陆举足轻重的大国,近年来更是在一系列重大国际问题上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合作,双方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已经进入到了不断深入发展的阶段。两国在共同利益增加的同时,共同承担的战略风险也随之提升,这是大国合作无可避免的基本规律。于是,客观上又推动两国采取更加紧密的合作来维持和发展现有的良好合作关系。在中俄两国众多合作领域中,共同维护中亚地区的战略稳定,当属重要部分。

    中亚地区战略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欧亚大陆在全球国际政治格局中占有决定性的地位,而深处欧亚大陆腹地,且地域广袤的中亚地区能否长期保持战略稳定,便成为影响欧亚大陆整体性战略稳定的核心要素之一。

        从历史的角度看,中亚地区是连接欧亚大陆两端的重要“桥梁”,发挥着枢纽的作用;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看,中亚地区拥有储量极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可以有力地支持与之合作国家的经济发展;从文化的角度看,中亚地区位于世界主要文明的交汇处,在与基督教文明及儒家思想文明地区接壤的同时,自身则属于伊斯兰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容易受到周边地区的影响;从现实国际政治的角度看,中亚地区从苏联的软腹部变成了由5个国家组成的新地缘政治区域,“9·11”事件后更是由于其毗邻阿富汗而成为反恐战争的前沿。在美国的介入下,原本相对平静的中亚地区政治形势趋于复杂化,已经成了国际格局中较为特别的一个区域。

        中亚地区国家获得法律上的独立地位,至今已经近30年。在此期间,各国已经逐步搭建起了较为完整的国家建制,基本形成了新的国家认同。过去的历史烙印虽然还在,但人们已经熟悉新的生活,俄罗斯在地区内的影响力已日渐缩小。与此同时,由于俄罗斯经济长期处于低位徘徊状态,甚至时常出现“负增长”的情况,致使中亚各国无法与之形成一个较为稳定的经贸合作关系;再加上各方经济结构相似且严重缺乏互补性,使得合作领域较为单一,甚至出现了在国际市场上的同质竞争现象。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外国资本的进入,中亚地区原本的交通运输格局已经被打破,俄罗斯不再是各国与外界交往的最主要通道。

    着眼大局 相向而行 全面合作

        为了有效增强独联体组织的生命力,俄罗斯采取了多种应对措施,在中亚地区的主要方式便是加强同“重点国家”间的合作以维持地区整体稳定的态势,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于2015年成立的“欧亚经济联盟”组织。在“欧亚经济联盟”的框架下,俄罗斯与哈萨克斯坦建立起了相对紧密的经贸合作关系,但两国之间的贸易额并没有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反而从2014年的210亿美元下降到了2018年的182亿美元。不仅如此,俄对哈贸易还长期呈出超状态,这对哈在以能源出口结构为核心的单一贸易结构下发展自身经济是不利的。在安全领域,俄罗斯与中亚国家间的合作主要体现在“集体安全条约”上,这对俄地区内经济影响力下降后的不利局势是一个有益的补充。

        维护中亚地区的战略稳定,符合中俄两国的核心利益,也是中国的国际责任。需要予以重视的是,正因为中国相较于俄罗斯而言,在包括能源开采与运输在内的经济领域拥有明显的优势,所以更应该有步骤地按照不同的途径展开与地区内国家间的广泛合作。需要着重指出的是,中俄两国尽管在地区合作中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但务必要努力做到相互协调。更为重要的是,中俄在合作的过程中应该首先考虑地区内国家的诉求,本着从大局出发,提供公共产品的思路展开多方参与的全方位合作。

        中亚地区对周边力量的安全需求将是长期的,在周边地区安全形势出现明显恶化的情况下,诉求就会更加强烈。这就要求作为利益攸关方的中俄两国提前在相应问题上达成共识并形成互信,在行动中做到步调一致,这样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中俄两国在中亚地区的良好合作关系,对进一步推动双方战略合作向纵深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只要两国继续相向而行,充分尊重对方的利益诉求并切实付诸行动,就能拥有打造长期稳定的地区形势的坚实外部基础,从而对欧亚大陆的整体性稳定起到关键性作用。

        (作者:李冠群,系江苏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南京师范大学基地特约研究员)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