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9年12月29日 星期日

    扎根基层,绽放最美芳华

    ——2019年“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群像(上)

    作者:本报记者 邱玥 《光明日报》( 2019年12月29日 03版)

        毕业于名牌高校,奉献在田野山林;远离了都市繁华,驻守在边疆海岛——有这样一群80后,他们将个人理想融入祖国发展命运中,把鸿鹄之志化作扎根基层的实际行动,用青春和热血绽放着属于自己的时代芳华。

        近日,中宣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署开展“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学习宣传活动,评选出10个“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及29个提名奖。每一个“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背后,都有一段催人奋进的故事。让我们走近他们,聆听这些“最美”音符奏出的动人旋律。

    理想主义与现实路径的完美融合

        2005年,当别人家的孩子大多寄望于高考跃“农门”时,杨媚不顾父母反对报考了四川农业大学。2011年7月,杨媚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来到边远的重庆市荣昌区吴家镇双流村。8年来,她坚守“让乡亲们富起来”的初心和梦想,扎根农村,发展产业,带领群众增收致富,在田野间书写着自己的青春梦想。

        为改变全村传统种植模式和菜农陈旧思想观念,杨媚在村里实施土地流转,建设蔬菜大棚8个,为农户作示范种植。她起早摸黑,穿梭在田间地头、行走在农家院落,传播先进种植技术,带领全村100余户村民建立大棚蔬菜600余亩,年增收500余万元。2014年,杨媚带领菜农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统购物资、统一技术、统一包装、统一销售,每年为菜农节约成本、增加收入近30万元。2017年,杨媚利用荣昌区发展村级集体建设试点项目资金,建立村集体经济发展3个服务平台,实现集体经济盈利近20万元。

        从放弃都市优渥工作待遇、扎根宁夏利通区基层乡镇的那一天起,北京大学硕士毕业的宗立冬就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自己的理想和信念。为促进农民增收,他创新思路谋发展,先后实施中回医药研创基地等20余个重点项目,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盘活村集体资产,新建日光温室17.5亩、大跨度拱棚177.5亩、移动拱棚30亩;为了补上民生短板,他积极争取修建文化休闲广场,实施道路硬化绿化亮化项目,推动老旧小区改造,组织实施妇女儿童关爱项目和大型帮扶助学慈善项目,协调解决历年累积案件和纠纷。

    学以致用与建功立业的使命担当

        2008年,王辉从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中医专业毕业,通过“三支一扶”计划招募来到渤海海峡中央离陆地40余公里的小钦岛卫生院工作,成为一名驻岛“支医”志愿者,也是全卫生院唯一的医生。

        “岛上检查仪器少,看病全靠经验,对于我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尤为困难。”回忆起那时,王辉坦言,许许多多无法预料的工作和生活上的问题接踵而至,让她有些力不从心,甚至有了“打道回府”的念头。可当她看到村民们求助的目光,想起“健康所系,生命相托”这句誓言赋予的神圣感与责任感,她就会重新燃起希望。

        11年来,只要病人需要,王辉24小时“随叫随到”,把人生最美好的青春岁月都留在了这个面积仅1.14平方公里的海岛,成为海岛居民健康的“守护神”。如今,王辉早已把这里当成第二故乡,把岛上的900多名海岛人当成了自己的家人。

        同样不负期待的还有投身乡村教育的李晶。“老师是最有文化、最值得尊敬的人。”小时候父亲的话一直在李晶的耳边回响。从此,当一名老师成了她心中的梦想。

        2009年,来自吉林长春的李晶从湖北文理学院毕业后,来到师资贫乏、条件艰苦的湖北山区小学任教,一待就是10个年头。10年来,她在去家访的山路上摔过跤,在与家长的沟通中遭受过冷遇,在寒冬里为贫困的孩子买过鞋袜,为家境困难的学生拉过赞助……在艰苦的环境下,为了不让山区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李晶一个人担负起4个年级3门课程的教学任务。

        远离城市的繁华喧嚣,对风华正茂的大学生而言是一条艰难抉择的路,但在李晶看来,乡村教育的沃土,孕育着她和山里孩子们美好的未来与希望。

    青春报国与锻炼成才的广阔天地

        从白衣飘飘的“象牙塔”到基层锻造的“大熔炉”,从“天之骄子”到“泥腿干部”……一个个怀揣理想的年轻人,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演绎着全新的角色:党务工作者、森林守护者、致富带头人……他们在改变乡村,也改变着自己。

        从黑龙江洛古河村村民眼中的“文闺女”,到“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北极镇党委班子成员中年龄最小的“小竹子”,三年多的基层实践,文竹从一名大学生村官成长为优秀的基层党务工作者。创新党员学习方式、组建文艺宣传队、开展“党建进景区”活动……文竹用青春和热情传递着驻守北疆的赤子情怀。

        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20多次摔跤受伤,30多次遇见蟒蛇、土蜂窝等危及生命的危险……2010年毕业后,刘天娇放弃大城市国企工作机会,回到家乡广东省龙川县车田镇林业站成为一名大山深处的森林守护者,在陡峭崎岖、荆棘密布的山路上巡山查林,一年走破五六双鞋,足迹踏遍两万亩森林和1.34万亩林地,把青春和汗水播撒在林场的山山岭岭。

        2008年毕业于内蒙古科技大学的齐晓景,如今已是国家级贫困旗内蒙古科右前旗的一位致富带头人。她先后创办展翼合作社、电商销售、家庭农场等,发展观光采摘、土地认领、农家自助大锅灶等,带动就业40余人,帮助100多户农民年均增收两万元以上。2019年,齐晓景带头创办的合作社共对接贫困户136户,普通户16户。村民们的信任让她觉得特别幸福和踏实。用她的话说,“被村民们需要是一种幸福”。

        经历过风雨,接足了“地气”,他们更加自信、自强,让青春之花在基层绚烂绽放。

        (本报记者 邱玥)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