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公开课·荀子公开课】
主办单位:山东省委宣传部、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
承办单位:山东省尼山书院(山东省图书馆)
教学单位:清华大学历史系
授课地点:山东省图书馆大明湖分馆
第一讲 荀子其人其书
主讲人:廖名春(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
内容简介:荀子生于赵国,年轻时到燕国游说燕王哙。五十至八十岁左右,主要在齐国活动,是稷下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八十岁以后,荀子主要居住在兰陵,为官与著述。
第二讲 荀子的天道观
主讲人:林宏星(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
内容简介:以《天论》篇为主讨论荀子的天人观。荀子有关天的学说在先秦儒家思想中见解精到,独具异彩。在荀子看来,天只是自然之天,不知不识,只按自身的法则生成消长;人间的祸福出于人为而不是出自天意,故需明于天人之分;荀子进一步认为,天无可取法,故“怨天者无志”,主张要“制天命而用之”。
第三讲 荀子的人性论
主讲人:李景林(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教授)
内容简介:从人性的内容、结构和目的三个思路看,荀子的人性论,既凸显了礼义教化的必要性,同时,蕴含了人达于“善”的可能性。在荀子看来,人的存在及其伦理的体系,应是一个始终相扣的自足自洽的系统。
第四讲 荀子的治国理政思想
主讲人:徐克谦(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内容简介:荀子以其对于人性和社会起源的认识为基础,提出了以“明分使群”“群居和一”为基本目标的一整套治国理政思想。一方面他以“舟水”之喻重申了以民为本的政治原理,另一方面又以“源流”之喻强调了圣人君子是善治之源。
第五讲 社会分工与财富分配——荀子的经济思想
主讲人:余治平(上海交通大学哲学系教授)
内容简介:荀子的“分”是人类文明的起点,社会成立、人之为人皆在于能“分”,是“百王之所同”和“礼法之枢要”。荀子主张在不同社会阶层之间划定利益边际,“天子不言多少,诸侯不言利害,大夫不言得丧,士不言通货财”,从职业选择、财富生产的环节就做出适当限制。只有厘清每个社会阶层的职事分工,让每个社会阶层都做好自己分内事,弱势群体的利益才不至于受到侵凌和损害,才能维护好社会财富的分配正义。
第六讲 荀子的礼乐思想
主讲人:颜世安(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内容简介:荀子是儒家礼学派大师,集先秦儒家礼乐思想发展之大成。传统的见解认为荀子礼乐思想以“性恶”说为基础,其实荀子论礼,并不戒备人性中的情欲,认为礼乐之实行,正为明确人的份位,形成群居生活之秩序,最终能“养欲给求”。荀子礼学突破了以往儒家礼学理论,在战国末期政治统一前夕,为儒家设想的天下秩序确定了理论基础。荀子礼学肯定情欲,相对于先秦儒家思孟派警惕和戒备情欲的思想传统,提出了一种新的政治主张,在后世儒家思想发展中,有长期的影响。
第七讲 荀子的荣辱观及修身
主讲人:杨国荣(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
内容简介:(略)
第八讲 荀子的军事思想
主讲人:丁为祥(陕西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
内容简介:荀子的军事思想基本遵从儒家的仁义原则,但因其要面对战国的攻伐大势,所以就有议兵的攻战关怀。荀子认为,攻战之本在于壹民;而要壹民,就必须隆礼、贵义、好士、爱民,从而以“权出一”的方式达到三军同力的目的,这就成为无敌的王者之师。荀子的议兵一方面指向攻战,同时也批评了田单、商鞅等法家纯粹以胜败为务的用兵之道。
第九讲 荀子的教化思想
主讲人:李承贵(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内容简介:(略)
第十讲 荀子与孔孟
主讲人:杨海文(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
内容简介:孔子、孟子、荀子可视作先秦儒学三大发展阶段。孔子兼重仁礼,孟子侧重仁,荀子侧重礼;孔子主张性近习远,孟子提出性善论,荀子提出性恶论。这是荀子的思想创新之所在,但并不是全部的内涵。理清荀子与孔、孟之间的扬弃关系,夯实荀子对于先秦儒学的思想创新,就能完整地呈现、真切地敞开荀子作为儒家、思想家的本来面目。
第十一讲 荀子与稷下诸子
主讲人:白奚(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教授)
内容简介:(略)
第十二讲 历代荀学与当代价值
主讲人:梁涛(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
内容简介:孔子创立儒学,提出仁和礼的核心概念。孔子之后,孟子即心言性,提出性善论,侧重于心性与君子人格等仁学理论;荀子则隆礼重法,关注礼乐刑政与社会秩序的建构。儒学中的孟学与荀学,如同鸟之双翼、车之双轮,缺一不可,只有统合孟学与荀学,才能真正完成儒学体系的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