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我们这一群拿笔的队伍也不甘人后,热情地以笔为歌,热烈地加入这一个宏大的为祖国庆生的大合唱之中。其中,光明日报隆重推出的24期48版的“新中国文学记忆”特刊,其规模之大、规格之高、影响之巨、口碑之甚,都堪称翘楚。
我有幸撰写了开栏文章《这个诗人的诗魂,正是新中国的诗魂》和第19期关于莫言的《红高粱》一文。以我个人的体会,我首先要称赞光明日报的大手笔——第一,敢于用空前疏朗而不流于空洞,无比豪气而又十分贴切的版面设计,给人以巨大的视觉冲击力;第二,24期选题也是一部浓缩了的70年新中国文学史。
编者把毛泽东诗词选为开篇是很合理的。毛泽东诗词(此处主要指发表于1957月1月《诗刊》创刊号的18首中15首)虽创作于新中国成立之前,但是毛泽东诗词为中国革命文学奠定了鲜明的主题,这就是“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的豪迈,就是“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坚定,就是“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决心,就是“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自信,就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先声!也正因此,毛泽东诗词才能从20世纪穿越而来,震响百年,走向未来!
最后,还要提及的是毛泽东对中国文艺作品的希望:中国气派,民族风格,为老百姓喜闻乐见。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他作诗词尽量少用典或者多用通典,甚至不惜违反中国书法通则,但凡书写自己诗词时大都特意加上标点符号,目的就是一个,让老百姓看懂。他这个看似普通的、要求不高的希望值得今天的我们深思:为什么在回顾70年时,我们总是首先想起《林海雪原》《青春之歌》《红岩》这些老少咸宜、脍炙人口的小说,特别是在西风席卷中反复遇冷而最终赢得读者的《平凡的世界》?个中深昧,不可不察。
(原解放军艺术学院副院长 朱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