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9年12月25日 星期三

    《澳门人家》:

    普通人视角下的家国情怀

    作者:范咏戈 《光明日报》( 2019年12月25日 15版)

        作为纪念澳门回归二十周年的一部重磅主题性创作,电视剧《澳门人家》从澳门一个普通家庭的视角出发,反映了澳门回归祖国前后的时代变迁。该剧对于澳门平民的“生活态”和故事中人物的沧桑命运讲述,为当前荧屏端讲好中国故事、提升主题性创作的水准提供了诸多宝贵启示。同时,该剧也是“爱国爱澳”“一国两制”题材的破局,呼应着祖国统一、和平稳定的鲜明时代主题。

        《澳门人家》是一部有筋骨的电视剧。该剧集选材于“人家”而非官家,似乎是在诠释一声呐喊:无论有过多少漂泊,最终还要归家。这个“家”既是家庭,也是国家。从剧集的时间跨度来看,《澳门人家》故事讲述始于1985年,终于1999年澳门回归。十多年时间里,居住在三湾斜街上的梁记饼店的命运动荡起伏。梁家经历梁老爷子病重、大孙子患重疾、祖宅被迫变卖等变故。从真实历史的情境来看,这些剧情都是澳门杏仁饼业在小规模作坊和金融危机中,小人物命运挣扎中最真实的呈现,电视剧则演绎了在动荡的时代小人物受到的生活打击。同时,《澳门人家》通过梁家大屋易主后复归梁家的象征性手法,传递着澳门这座“大屋”重新回到祖国怀抱的深刻内涵。除此之外,《澳门人家》还通过北京的医院成功为阿文摘除脑瘤,挽救其生命,梁家人来北京参观长城以及梁家接班人梁舒与内地工程师文扬的爱情修成正果、港珠澳大桥通车等故事情节,诠释了祖国在、澳门兴的深刻意涵,共同构建更加写实的剧情逻辑。

        这是一部有道德理念的剧。《澳门人家》用梁家1985年以后历经台风、“非典”、金融危机、失去祖宗老屋等苦难串联了整部剧。最终,梁家老爹虽没有看到澳门回归,也没有看到大屋重新买回,但是他给后代留下了一笔最大的财富,就是做人做事要诚信为本,遇事要能够放得下。如剧中他劝老大阿文要能够理解、原谅前妻阿曼;梁家在澳门回归祖国后和苏家达成和解,结为亲家等,均体现了中国独有的“和为贵”的精神,体现着鲜活的中国精神。当然,剧集更让人入脑入心的是梁家的家规。如剧中饭做好后要爷爷先吃,先敬长辈。梁家对外和气生财,家庭内和睦相处等,均体现着中华传统美德中崇仁爱,重民本,守诚信,讲辩证,尚和合,求大同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这些美德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与此同时,《澳门人家》也是一部澳门元素充沛浓郁的电视剧。三湾斜街、百年老屋、梁家杏仁饼、郑家蟹黄粥、家栋习武的咏春拳、妈阁庙等都是剧的亮点和看点。

        这是一部有温度的剧。《澳门人家》的温度在于居住在三湾斜街上的平民的烟火味,在于情感戏的饱满。在该剧中,梁鼎文是梁家的老大,一直默默承受着全家生计的重担。他在妻子宋曼琴不堪重负,为了救重病的公公和小儿子,和小叔子梁鼎武一起把梁家祖宅卖给苏家后,梁鼎文跟宋曼琴吵架、离婚。经历了更多的梁鼎文要比同龄人更沉默更苍老,也更压抑。而当他与前妻宋曼琴再次重逢时,曾经患难与共的夫妻如今远远站在两端,互相敌视地望着。命运和挫折已经在他们之间横亘了一条几乎无法逾越的鸿沟。梁鼎文望着前妻,从遗憾到不由得满溢泪水,再到最后的怅然若失,多年的心酸苦楚和爱恨交织的复杂感情,经由任达华的眼睛演绎得动情动人。值得一提的是,剧中女性形象特别成功。大女儿梁舒代表了紧跟时代脚步的新澳门人,她接过梁记饼店,转变营销方式使生意越做越大。梁家老大的前妻阿琴被误会,从葡萄牙回国后儿子女儿不予相认,她以帮助梁家的实际行动得到儿女谅解后,和女儿相拥而泣的场面非常动人。柯蓝饰演的雅琪在梁家任劳任怨,不计付出,不求名分,最后终于获得了自己的幸福。

        因此,《澳门人家》既是一部有筋骨、有道德的电视剧,更是一部有温度的电视剧。

        (作者:范咏戈,系中国作家协会影视文学委员会副主任)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