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9年12月24日 星期二

    46项中外联合考古项目取得显著成果

    作者:本报记者 刘平安 李韵 《光明日报》( 2019年12月24日 09版)

        本报北京12月23日电(记者刘平安、李韵)今日,中外联合考古项目工作会议在京召开。国家文物局、科学出版社相关领导,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国家博物馆、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等考古科研机构,以及部分高校的专家代表参加会议。

        “每天地表温度能达到50多度,有些人的鞋都烤化了。”中沙塞林港遗址联合发掘项目中方负责人、国家文物局水下考古所所长姜波介绍,“因为天气太热,我们每天五点就得去现场。”无人区、原始森林、荒漠;高温、暴雨、蚊虫叮咬,这似乎是多数考古队的常态化经历。但是,工作会议上,项目团队代表分享考古收获的成就感显然远大于艰苦条件带来的辛劳。

        国家文物局提供的资料显示,2019年我国共开展中外联合考古项目46项,包括赴境外考古项目38项,外国考古团队在中国境内合作考古项目8项;延续性项目33项,新开展项目13项;涉及亚洲、非洲、欧洲、美洲20多个国家,40余家国外科研机构、博物馆、大学等,各项目均进展顺利,取得了显著成果。

        中国赴外联合考古工作紧密围绕“一带一路”人文交流主题,以中亚地区、蒙古、俄罗斯等丝绸之路沿线为重点,积极与合作国开展考古调查、遗址发掘和专题研究,用考古成果展现古代丝绸之路上的物质交换、族群迁徙、思想交融和文明互动。

        记者从今天的工作会上得知,中蒙合作蒙古国后杭爱省高勒毛都2号墓地考古项目,发现了生活用器、车马器和兵器,器物种类、装饰风格和工艺技法等均反映出东西方文化的交汇。中国与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家合作开展西天山地区考古研究项目,寻找西迁中亚的古代月氏人,获得了一批考古新资料。同时,四国科研机构形成了良好的交流机制和合作框架,深化了丝绸之路联合申遗成效。此外,中柬合作柬埔寨吴哥古迹王宫遗址考古和保护项目、中乌合作乌兹别克斯坦明铁佩古城考古项目等亦进展顺利,为后续文物保护维修和展示利用提供了重要依据,有力促进了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行动。中肯合作肯尼亚博高利亚湖遗址考古项目、中埃合作埃及卢克索孟图神庙考古项目、中洪合作洪都拉斯玛雅科潘遗址考古项目、中沙合作沙特塞林港考古项目等,涉及人类起源和世界古代文明研究等学术热点问题,在人类文明形成发展的宏观视角下,客观认识中华文明的历史地位和作用,促进世界文明交流互鉴。

        在“走出去”的同时,中国积极欢迎各国学者来华开展合作研究。中美合作辽宁红山文化研究、甘肃洮河流域调查、四川九寨沟地区考古研究、湖北盘龙城遗址考古发掘和陕西杨官寨遗址田野考古培训班,中以合作山东弥河流域调查,中日合作汉代铜镜研究、三燕文化出土遗物研究等项目进展顺利,中国考古发现和考古资料受到外国学者关注,更加全面地展现中华文明魅力和当代中国的学术科研水平。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