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9年12月22日 星期日

    “历史唯物主义与当代中国”高端学术论坛举行

    陈先达作主旨发言

    作者:本报记者 李苑 曹建文 《光明日报》( 2019年12月22日 04版)

        本报北京12月21日电(记者李苑、曹建文)在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复兴道路上,历史唯物主义一直发挥着根本性的指引作用。深入阐释历史唯物主义与当代中国实践之间的内在关系,是学术界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为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动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发展,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阐释,以著名哲学家、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名誉会长、中国人民大学荣誉一级教授陈先达的新著《历史唯物主义与当代中国》出版为契机,12月21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历史唯物主义与当代中国”高端学术论坛隆重举行。

        论坛开幕式由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副书记齐鹏飞主持,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刘伟出席并致辞,陈先达作主旨发言。吉林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资深教授孙正聿,南京大学原党委书记、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哲学专业)主任委员、教授张异宾,中央党校原校务委员、副教务长、一级教授韩庆祥,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原哲学所所长、研究员李景源等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领域的近百位知名专家出席论坛。

        刘伟在致辞中表示,陈先达教授作为我国自己培养的第一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杰出代表,始终紧跟时代步伐、密切关注现实,出版大量水准高、影响大的理论著作。如今,陈先达教授虽已九十高龄,仍笔耕不辍。唯物史观是人类探索历史规律光辉的结晶。中国共产党人在理论和实践上丰富和发展了唯物史观,创造性地运用于中国革命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历史唯物主义与当代中国》一书,是陈先达教授多年关注和思考历史唯物主义与当代中国的集中体现。

        在主旨发言中,陈先达从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制度建设的感悟讲起,就文化与文明的辩证关系作了精深的论述。陈先达提出,文化与文明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文化具有可见性,文明具有不可见性;文化是观念形态,文明是制度形态;但二者又是交叉性的概念,难以完全区分开来。陈先达认为,文化必须转换成文明,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中的精华,要坚持在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基础上,为我国现代制度文明所借鉴吸收。当前,需要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制度化,形成制度、贯注于制度之中。

        与会专家学者表示,《历史唯物主义与当代中国》一书,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从历史唯物主义的本质与功能、中国道路和中国文化三个领域入手,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本质和当代价值、社会主义实践中的唯物史观、中国历史百年变革的辩证法、中国道路与中国方案、历史周期率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与传统文化、文化自信中的传统与当代、文化自信的本质等问题做了有现实意义的理论探索,体现了学术性与政治性的结合。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