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12月20日电(记者靳昊)最高人民法院19日发布10件国家赔偿和司法救助典型案例。据介绍,2014年至2018年,全国法院依法审结各类国家赔偿案件83315件,其中司法赔偿案件22954件;2015至2018年,各级法院共办理司法救助案件16.65万件,发放救助金37.47亿元,救助涉案困难群众逾30万人。
“国家赔偿审判和司法救助工作,通过保障权利、监督公权的主要功能,平冤理直、扶危济困的价值承载,重塑正义、输送温暖的实践意义,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过程中,将持续发挥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最高法赔偿办主任刘竹梅在发布会上表示,当前我国已基本建成国家赔偿法律适用规范体系,初步形成司法救助规范体系,法律适用规范体系更加完备、监督指导力度明显增强;通过树立“当赔则赔、应救尽救”和“把好事办好”的理念,旗帜鲜明地讲救济,在现有法律制度框架之内从优用足各项法律政策,让人民群众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国家法律和人民司法的公正与温暖。
据了解,此次发布的5件体现产权保护的国家赔偿案例,主要选择了人民法院审理的涉及企业产权以及企业家权益的刑事赔偿案件,分别涉及刑事追诉程序的多个环节,赔偿义务机关涵盖公、检、法机关,案件类型集中于刑事违法查封扣押冻结追缴的侵犯财产权赔偿,以及对民营企业家错误追究刑事责任的侵犯人身权赔偿,侵犯的财产权涵盖物权、债权、经营权等类型。5件体现民生关怀的司法救助案例主要集中于刑事被害人救助、交通损害赔偿诉讼救助等领域,突出了被救助对象的特殊身份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