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9年12月19日 星期四

    清水过江淮 北上润齐鲁

    作者:本报记者 苏 雁 《光明日报》( 2019年12月19日 03版)

        【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通水五年来】    

        冬日的江淮大地,层林尽染。来到江苏省扬州市江都水利枢纽,作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源头,长江水从这里出发,一路欢腾北上,经过苏北、穿越鲁南、抵达胶东半岛。作为南水北调一期工程的源头,江苏的南水北调一期工程于2013年5月建成通水。6年来,江苏已向山东调出优质水超40亿立方米,为缓解山东省尤其是胶东半岛水资源短缺作出了积极贡献。

    水往高处流,东线源头担重任

        江苏省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源头地区,在国家南水北调总体格局中肩负着重大责任。东线工程从长江干流扬州市江都区三江营段取水,以京杭大运河为输水干线,新辟运西支线,结合利用既有江水北调泵站,逐级提水北上,并以洪泽湖、骆马湖、南四湖、东平湖为沿线主要调蓄水库。

        走进江都水利枢纽展览馆,一座抽水站模型正在演示整个抽水过程:巨大的螺旋桨在泵机的牵引下缓缓旋转,将江水源源不断地沿着输水管道抽送到江面。

        江都水利枢纽工程管理处党委书记、主任问泽杭说,这样的立式轴流泵机组,江都水利枢纽共有33台套,它们的装机容量加起来可达5.58万千瓦,最大抽水能力达到了508立方米每秒,是目前我国乃至亚洲规模最大的电力排灌工程。

        据介绍,东线输水干线总长1156公里,沿线共设13个梯级。在江苏境内输水干线404公里,共设9个梯级,包括利用江水北调17座大型泵站和新建的11座大型泵站,装机总容量达30.5万千瓦。

        从海拔2米的江都出发,长江水通过13级泵站,一路北上、一路走高,一直提升至海拔45米的山东泰安东平湖。“水往高处流”就这样成为现实。

        这条送水通道一路引长江,连淮河,串湖泊,穿越500多公里,不但滋润了齐鲁大地,改善了山东缺水状况,也保障了沿线苏北地区的用水安全,结束了苏北种不了水稻的历史。

    建江淮生态大走廊,力保“清水从源头来”

        “先治污,后通水”,这是东线工程建设管理原则。6年来,为打造南水北调输水干线清水廊道,江苏省相继出台“两减六治三提升”“江淮生态大走廊”“苏北苏中生态保护网”“江苏省生态河湖行动计划”等一系列行动方案。

        洪泽湖是我国第四大淡水湖,是国家南水北调东线调水的中转站,位于淮安、宿迁两市境内。水域面积的萎缩,以及过度养殖造成的水体污染,洪泽湖水质曾一度降至Ⅲ至IV类,并呈轻度富营养化状态。据淮安市泗洪县水务局局长刘晓永介绍,近几年,尤其是南水北调工程建设以来,洪泽湖泗洪境内加大了退圩还湖、退渔还湿的力度,目前已经退了12万亩,正在制订退圩还湖整体性规划。

        为了让“淮水千里过洪泽,连天荷花施粉出”的美景重现,泗洪还利用还湖区域、还湿区域有计划地规划建设“水上生态牧场”,种植菱角、莲藕、芡实等水生植物和增殖放流鱼、虾、蟹、螺蛳等水生动物,以恢复自然生态。这些水上牧场亩均效益一年可达1500元以上,既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又能净化水质,目前全县已经建了8万多亩这样的“水上牧场”。

        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江苏省南水北调沿线已自筹133亿元资金,分两轮实施了305个治污项目,全面推进工业点源治理、城镇污水处理、农业面源整治、船舶污染防治、渔业养殖管控和尾水导流工程建设。

        徐州把强化南水北调沿线水污染防治,作为推进老工业基地振兴和资源型城市的重要抓手。大运河徐州市邳州段属于中运河水系,全长56.1公里,这里是南水北调东线江苏段调水出省通道的“最后一公里”,如果这里的防污治污不到位,南来之水再清都将前功尽弃。近年来,邳州市开展了史上最严的京杭运河邳州段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已拆除非法码头砂站117家,船厂饭店数十家,拆解采砂船200余条,同时对已经清除的土地复垦绿化,已栽植各种树木50余万棵。

        江苏省各有关部门通力协作,强化南水北调输水水质保障。江苏省南水北调办加强向省外供水工作的协调,建立调水运行水质监测与预警、干线航运保障与监管、突发水质事件应急处置、水质数据共享与发布等水质保障机制;江苏省生态环境厅每月发布15个控制断面水质达标情况。如今,南水北调东线沿线纳入考核的15个断面水质标准,已全部稳定达到地表水Ⅲ类水质标准。

        (本报记者 苏 雁)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