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9年12月18日 星期三

    杜近芳:拼命的“东方皇后”

    作者:陆 蕾 《光明日报》( 2019年12月18日 13版)

    杜近芳近照 和卫摄/光明图片

        【走近文艺家】   

        87岁的她,师承王瑶卿、梅兰芳,兼收并蓄形成了自己独树一帜的表演特色和流派风格,首创女性京剧旦角的科学发声方法。她曾多次代表祖国出访世界各地,传播中国文化,国内戏迷称她为“小梅兰芳”,外国观众则称她为“东方皇后”。 

        “忽听得堂上一声喊,来了我这忠心报国谢瑶环……”电视机里,巾帼谢瑶环伴随着急管繁弦上场,电视机前,杜近芳聚精会神地看着自己学生的演出。茶几上静静地放着一本刚刚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杜近芳口述实录》。

        这本30万字的回忆录,由杜近芳口述,我和青年学者张正贵采访记录,书中收录了杜近芳从艺各个时期的200张珍贵照片。杜近芳历时五年完成这本回忆录,就是要把前辈传给她的艺术的、人生的经验留下来、传下去,希望有益于热爱京剧艺术的青年演员们。

        出生于1932年的杜近芳,1945年开始师从京剧界“通天教主”王瑶卿和梅兰芳艺术声腔的主要创作者王少卿学艺,后拜京剧大师梅兰芳为师。新中国成立后,她加入国家京剧院(原中国京剧院),长期与叶盛兰、李少春、袁世海同台合作,世称“李、袁、叶、杜”四大头牌。她深得“王派”“梅派”艺术精髓,特别是她古典美与现代美相结合的艺术气质,大大提升和拓展了京剧旦行的表现力与艺术内涵,形成了独树一帜的艺术特色与风格,使京剧旦行表演步入了新的艺术境界,也为自己赢得了“小梅兰芳”的称号。

        杜近芳对京剧艺术的“拼”,在京剧界是公认的。几年前,为了帮学生复排《白蛇传》,有近半个月的时间,她几乎每天都泡在排练厅里。“注意情绪的准确性,白素贞对许仙是怨大于恨。”“剑耍得不对,转身还要接一个鹞子翻身,来,我来。”说到激动之处,杜近芳亲自下场,手握单剑,踏步立腰,剑花翻飞处,哪里能看得出这是位80多岁、抱恙在身的老人。那时的她,脚肿得需要穿上特制的大号布鞋,可为了教学生,她每次都连说带舞。

        拼命的杜近芳,几乎把自己的一切时间都献给了京剧艺术。几十年来,她没有留过长发。“小时候我偷偷瞒着家人,躲屋里把自己的辫子给绞了。长头发梳洗起来多浪费时间呀,有这个时间,能多背两出戏。”工作后,每逢节假日,她都会在门上贴条并放两份礼金于门前,上写“家中无人,来人留言,若有红白喜事请自取”,为的就是将应酬的时间省下来练功排戏。随团出国演出,夜里睡觉,她甚至都在梦游练功。“和我住一屋的演员控诉我半夜起来踢腿、练功,折腾了半宿,可把她给吓坏了。”谈起往事,杜近芳哈哈大笑,“我自己可是一点都不知道。”

        为了京剧艺术,她学戏拼,演戏拼,排戏拼。为了创作出一部好戏,杜近芳总是废寝忘食。创作京剧《谢瑶环》时,为了深入分析剧本,她把自己关在房里整七日,将剧本一页一页地拆开沿着墙壁贴了八圈。

        杜近芳虽师从王、梅二师,学戏却从不囿于流派,而是兼及尚、程、荀、筱等旦角各派,更旁及生、净、丑等各行当。踩过跷、学过各种跟头,还练过花脸的髯口功、丑行的轴杆功。“我踩着跷走在大街上,看到路中间有块砖头,我一个虎跳就过去了。”说到这儿,杜近芳莞尔一笑。

        王瑶卿、梅兰芳二位先生教杜近芳学戏,都有一个要求:学源不学流。在杜近芳看来,“源”一方面指京剧各行的基本功,另一方面指创作的源头,即懂得分析戏情戏理,学会塑造人物的方法和创作思想。她说,看一部戏的时候,要分析思考,艺术家是怎么创造角色的,为什么这么创造?有哪些好东西可以为我所用?创演一部戏之前,要先把戏中故事的来龙去脉弄清楚,知道它的朝代、年代、政治历史背景,人物形象的年龄、家庭、性格、身份、受教育程度等,知道了这些源头,才能明白人物该如何打扮穿戴,唱念做打该如何安排运用。正因为有这样的思考,杜近芳才能塑造出大量鲜活生动、感人至深的女性艺术形象,如忠心报国的谢瑶环、纯真俊美的祝英台、爱国刚烈的李香君、亦人亦妖的白素贞等,千人多面,深入人心。

        “创作是中心任务,作品是立身之本。艺术创作需要付出长久的耐力、毅力、努力,时至今日,我的创作热情未减一分。”杜近芳说。1958年2月,中国京剧院创演京剧现代戏《白毛女》,杜近芳饰演喜儿,李少春饰演杨白劳,袁世海饰演黄世仁,叶盛兰饰演王大春,杜近芳和演员们吃馒头,喝白开水,排累了就地卧倒休息。只花了十天的时间,就完成了这部戏的排演,演出轰动了当时的文艺界。仅1958年一年,杜近芳在完成各项演出任务的同时,还创作了五台新剧目:两台京剧现代戏——《白毛女》《林海雪原》,两台古典名著改编剧——由欧阳予倩改编创作的京剧《桃花扇》、由田汉改编创作的京剧《西厢记》,以及一台传统剧目改编剧《桃花村》。

        在长达70年的艺术生涯中,杜近芳不但继承了王瑶卿、梅兰芳两位大师的衣钵,整理演出了《十三妹》《金水桥》《穆柯寨》《梁红玉》《木兰从军》《廉锦风》《嫦娥奔月》《霸王别姬》《宇宙锋》《穆桂英挂帅》,还与叶盛兰、李少春、袁世海等艺术家同台合作,创演了《白蛇传》《谢瑶环》《柳荫记》《桃花扇》《玉簪记》《蝴蝶杯》《佘赛花》《桃花村》《白毛女》《红色娘子军》等几十出新编历史京剧和现代戏,成为新中国创演新剧目最多的京剧艺术家之一。

        这一年来,杜近芳身体不太好,可也一直没闲着,她总在想还能为京剧艺术做点什么。除了整理出版回忆录,这几年,她还收了四个80后、90后学生,她说,要教她们直到教不动为止。

        (作者:陆 蕾,系《杜近芳口述实录》作者之一)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