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9年12月15日 星期日

    老党员许桂林:

    退休后“身兼数职”继续为百姓做好事

    作者:本报记者 苏雁 《光明日报》( 2019年12月15日 02版)

        “作为一名有着54年党龄的老党员,如果不为老百姓做点好事、实事,我心里就感到不安。”许桂林说话声音洪亮,中气十足,做事风风火火,完全不像77岁的老人。他身兼数职,既担任连云港市苍梧社区业委会主任,又担任连云港市老干部艺术团团长。老伴儿说:“退休后,他更加忙碌,有接不完的电话,经常是接到一个电话,丢下碗筷就起身出门了。”

        从连云港市委组织部副部长、老干部局局长岗位上退休后第二年,许桂林拿到了汽车驾照,他购买了一辆小汽车,自己当起了驾驶员,为社区、艺术团和扶贫工作跑前跑后。15年,小汽车陪伴他辛苦奔波,也见证了身边日新月异的变化:苍梧社区建立起非建制性离退休干部党总支和17个党支部,300名老党员找到了新“家”;社区群众反映10多年的暖气管道全面更换后于今年12月1日顺利供暖;由他推荐的44位连云港籍贫困生全部考上大学本科……

        “许老振臂一呼,我们都愿意跟着他干!”连云港市老干部艺术团执行副团长王寿德告诉记者,“他干事有办法,既有原则性,又有人情味儿,还大公无私,有着共产党员的本色。他为工作自费购买的汽车就是一辆‘公车’,但我管着财务,这么多年他从来没有找我报销过一分油钱。”

        许桂林的人格魅力,可见一斑。

        “党组织工作是龙头工作,这个工作做好了,能够凝聚人心,营造良好的干事创业氛围。”许桂林说。

        2015年,连云港市委老干部局探索非建制性党组织建设,打算在苍梧社区搞试点。许桂林欣然接受了这个任务,组建起苍梧社区非建制性离退休老干部党总支,担任党总支书记。他根据社区离退休干部党员的分布情况和活动规律,设立了17个党支部,选配一批党性强、作风硬、威信高的党员担任党支部书记。非建制性党组织,即组织关系、党费还交到原单位,党员可就近参加组织活动。

        “他不仅带领我们学习中央相关文件和政策,还组织到江苏淮安周恩来故居、山东临沂红嫂纪念馆、孟良崮纪念馆等地参观学习,接受革命传统教育,重温入党誓词。”党支部副书记、连云港市人大常委会原秘书长张义谭告诉记者,他还组织支部党员参观连云港市经济社会发展现状,感受地方日新月异的变化。老同志们纷纷表示:“退休后很少参加单位的组织生活,社区离退休干部党总支成立后,活动很多,形式很生动,我们感到和党组织紧紧联系在一起。”

        “群众利益无小事。”作为苍梧社区业委会主任,许桂林尽心尽责解民忧,为群众谋幸福。苍梧小区的现住人口老年人占60%以上,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许多老年业主迫切期盼加装电梯,以解决他们爬楼难、出行难问题。

        “大热天三十七八摄氏度的高温,他70多岁的人,开车带着我去住建、规划、质检、消防、供电、供水、供气等十几个单位沟通协调审批事项。”苍梧社区业委会副主任刘娟告诉记者。每个单元加装电梯需要每户签字同意才能实施,有住在一二楼的邻居意见不统一,许桂林就上门做工作,有的甚至上门十几次,大家被他的诚心感动,最终同意了。如今,已经有两个单元的电梯顺利安装运行,9个单元正在安装中。邻居们竖起大拇指夸赞许桂林:“老许是我们小区的大功臣!”

        2003年退休后,许桂林被选任连云港市扶贫开发协会和老区开发促进会副会长,主要负责贫困生选拔和免费就学工作。经过他选拔输送的44名连云港籍贫困学子被广东顺德国华纪念中学录取,毕业后全部考取了本科院校。如今已在浙江当公务员的李硕硕,至今还清楚地记得2005年初中毕业去参加广东免费班选拔考试的细节,那是他第一次到外省,许桂林叮嘱扶贫办的同志安排好李硕硕的全部行程,包括回程车票和接站细节。李硕硕顺利通过了数轮考试,高中毕业后,就读于一所重点本科院校。

        “考取大学后,李硕硕第一个就告诉了我。他跑到我办公室,拎了一个大西瓜,我记得那个西瓜特别甜。”许桂林笑着告诉记者。

        长期奔波,许桂林患上了腰肌劳损和腰椎间盘突出的毛病,发作时疼得直不起腰,他一声不吭,护腰带往腰里一扎,继续奔波操劳。他记挂着小区的家长里短,记挂着离退休老干部艺术团的大型节目排演,记挂着他多年来资助的18个贫困孩子的学业和生活。本应该颐养天年的他,却还是一刻不停地忙碌着。

        “这么多年来,他能够记住我们每一个人的名字,家在哪里,是哪一届的。在我们人生的每个节骨眼——工作、成家立业,他都会关心。”李硕硕说,对我们来说,他就是一位亲人,传递给我们责任、温暖和力量,这就是他最大的人格魅力。

        (本报记者 苏雁)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