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9年12月15日 星期日

    课本里的北京

    作者:本报记者 董城 本报通讯员 王海兴 徐蕾 《光明日报》( 2019年12月15日 10版)

    开国大典(油画) 董希文

    北京春节厂甸庙会(水粉) 袁运甫

    故宫博物院(课本内页) 资料图片

    万寿山(版画·局部) 彦涵

        【课本里的中国】   

        70年前,一个伟大的声音在这里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中华民族开始走上实现伟大复兴的壮阔道路;70年后,新时代的声音在这里回荡,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中国的明天必将更加美好”。

        这里是北京,她所走过的70年,始终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发展同频共振、同向同行。

        认识北京有很多途径,走进“课本里的北京”,仿佛置身于一座大观园中,丰富、活泼、亲切、讲究。细细品味,这一篇篇课文又都与北京作为中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的定位不谋而合。

        每天,当第一缕朝阳照在天安门前华表上的时候,我们的国家将以一种特有的庄严仪式开启晨光——

        “雄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奏响了!嘹亮的乐曲声在天安门上空回荡。鲜艳的五星红旗迎风展开,千万双眼睛追随着冉冉上升的国旗热泪盈眶……国旗升到了旗杆顶端,太阳也跃出了地平线。国旗像一朵红霞和太阳一同升起来了!”(《国旗和太阳一同升起》,景山版三年级语文下册)

        纵观世界,还没有哪个国家的升旗仪式像这样令人心潮澎湃,哪怕你日日从此路过,也会天天饱含感动。通宵无眠的等候,为的是能离国旗近一些、再近一些。这是每一个中国人,与祖国心连心的方式。

        在国旗升起的一刹那,每个人的思绪都会不由得沿着时光上溯,仿佛70年前的一幕从来不曾离去。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在首都北京举行典礼……乐队奏起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正是这战斗的声音,曾经鼓舞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奋斗。”(《开国大典》,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国歌奏毕,庄严的天安门广场上,鲜艳的五星红旗迎风招展。刹那间,每个人的家国情怀也随同国旗一起,升到了心的顶端。

        在转身的那一刻,很多人又停住了脚步。一座雄伟的丰碑,顿时映入眼帘。

        “它像顶天立地的巨人一样矗立在广场南部,和天安门遥遥相对,在远处就可以看到毛主席亲笔题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8个金色大字。”(《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纪念碑上,一幅幅精致的浮雕,让人们仿佛置身风云激荡的历史岁月,无声地告诉我们,中国道路来之不易,必须加倍珍惜。

        我们还在课本里发现了一篇不是写北京,但依然有必要入选“课本里的北京”的文章。

        “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是毛泽东同志亲自为渡江战役撰写的一篇新闻报道。这篇文章的诞生地,就在北京香山的双清别墅。

        作为一座有着3000多年建城史、860多年建都史的著名古都,北京始终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伟大见证。

        “从北京出发,不过一百多里就来到长城脚下。这一段长城修筑在八达岭上,高大坚固,是用巨大的条石和城砖筑成的。”(《长城》,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作为人类建筑史上的奇迹,长城承载着中国人的勤劳和智慧。长城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历来被视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最完整的代表。美国前总统尼克松登上长城后也感叹,没有一个伟大的民族,造就不出伟大的长城。

        “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海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让我们荡起双桨》,景山版三年级语文下册)

        “她家坐落在北运河岸上,门口外就是大河……这个人(何大学问)好说大话。自吹站在通州东门外的北运河头,抽一个响脆的鞭花,借着水音,天津海河边上都震耳朵。”(《蒲柳人家(节选)》,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今天,长城文化带、大运河文化带、西山永定河文化带环绕京城。东城、西城核心区内,千年古都的历史文化基因不断得到彰显。

        “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向东远眺,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颐和园》,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在幻想的境界里。”

        “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为一片灰烬。”(《圆明园的毁灭》,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从辉煌到湮灭再到浴火重生,一部“三山五园”的历史,恰是这个国家一百多年荣辱的真实写照。今天,让“三山五园”焕发出新时代的荣光,已然成为北京建设全国文化中心,增强和彰显文化自信的题中之义。

        古都北京有着雍容大气的一面,也有着数不胜数的静谧芬芳。无数名家大贤徜徉其间,留下几多回忆。比如,连接季羡林先生与北京的两座园子,皆是“出故事”的所在。

        “春水盈塘、杨柳垂丝,一片旖旎的风光……水面上看到的是荷花的绿肥、红肥……绿盖擎天,红花映日,把一个不算小的池塘塞得满而又满,几乎连水面都看不到了。”(《清塘荷韵》,北师大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昨天晚上,我走过校园。四周一片寂静,只有远处的蛙鸣划破深夜的沉寂,黑暗仿佛凝结了起来,能摸得着,捉得住……未名湖绿水满盈,不见一条皱纹,宛如一面明镜。”(《春满燕园》,景山版五年级语文下册)

        北京时尚,却不失传统;北京发达,从不缺风韵。北京人特有的对于乡愁的“讲究”,浸润在城市的每一寸肌理之中。这些特有的气质和追求,也是对北京城市品格的最好注解。比如,对传统节日淋漓尽致的热爱。

        “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小孩们特别爱逛庙会,为的是有机会到城外看看野景,可以骑毛驴,还能买到那些新年特有的玩具。”(《北京的春节》,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今天的北京,追求历史文脉与生态环境的相互交融。森林覆盖率70年间提高了30多倍,绿色愈发成为北京的城市底色。一座水清岸绿、森林环绕的生态宜居城市,日渐清晰。

        “在北京,在喧闹繁忙的三环路旁边,居然有野生的小松鼠……其实,仔细观察,能发现,一年四季,有许多品种的鸟会轮流光顾我们这个大院子。”(《都市精灵》,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今天的北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传统戏曲成为新的时尚,燕京八绝等受到年轻人追捧,不断彰显着“首都风范、古都风韵、时代风貌”的鲜明底色。

        “不说那天坛的月,北海的风,卢沟桥的狮子,潭柘寺的松。唱不够那红墙黄瓦的太和殿,道不尽那十里长街卧彩虹。只看那紫藤、古槐、四合院,便觉得甜丝丝、脆生生、京腔京韵自多情。”(《故乡是北京》,北京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今天的北京,历史文化保护与城市的有机更新默契衔接,既是保有古都风貌的现代化大城市,又是拥有世界文化遗产最多的城市。

        “在北京城的中心,有一座城中之城,这就是紫禁城。现在人们叫它故宫,也叫故宫博物院。这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是我国现存的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建筑群,有近六百年的历史了。”(《故宫博物院》,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今天的北京,中轴线申遗和老城复兴受到极大关注,胡同和四合院、会馆、名人故居等历史建筑的文脉之荫滴灌人心,处处是“老北京新气象,老胡同新生活”的生动写照。

        “雕梁画栋的大楼金碧辉煌,门前那块黑底金字的陈年老匾泛着辉光……福聚德已是赫赫扬扬,名噪京师。”(《天下第一楼》,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今天的北京,古都文化、红色文化、京味文化、创新文化深度融合,正在成为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魅力之城,并朝着世界文化名城、世界文脉标志阔步前行。

        “走遍了南北西东,也到过了许多名城。静静地想一想,我还是最爱我的北京。”(《故乡是北京》,北京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本报记者 董城 本报通讯员 王海兴 徐蕾)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