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9年12月13日 星期五

    青海野生草莓

    作者:风信子 《光明日报》( 2019年12月13日 16版)

        【知味斋】 

        一提起青海,很多人脑海里浮现的是苍凉的大漠,广无人烟的保护区,比如可可西里、三江源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特别是蓝天白云映衬下碧波荡漾浩瀚无比的青海湖,让人心旷神怡。在我印象里,除了这些,也让我回味久远的是在青海东山林场品尝野生草莓的难忘情景。那是十二年前的夏季,我在当地朋友的盛情相邀下,去东山林场考察。那天正好场长在场部,在他的带领下,我们先去看了场部附近的森林。先去的那片森林,树木挺拔高大,疏密合适,林下杂灌很少,看来是经过抚育,这符合森林经营理念。继续往远处去,进入另一片森林,我只顾抬头看林冠,朋友提醒我说:“老杜,别只抬头看林冠,还要低头看草莓!”经他这一提醒,我一看脚下踩踏的确实是草莓秧子。“你看看这草莓是林场工人种植的还是天然生长的?你摘几颗草莓尝一下,看这草莓跟北京超市里买的味道有啥区别?”我蹲下仔细一看,草莓还真多!我摘了一颗,看了看,没敢吃。我问这草莓能直接吃吗?林场场长说:“这周围方圆几百平方公里没工厂,这附近几十公里没居民生活区,真正的天然绿色食品,放心品尝。”经他这么一说,我想起来一路上没有看到居住区,除了林场小小的场部办公区,周围到处都是郁郁葱葱的森林,根本就没有污染源。我看着其貌不扬的小颗粒草莓,没有城市农贸市场或超市里的颗粒大,受树木遮挡,光照不很足,颜色虽红但不艳,没有超市出售的草莓品相好看,但可以肯定的是,这是真正的野生草莓。因为,我就站在森林里,脚下的草莓秧子并非整片,而是零星稀疏,没有任何人工干扰的痕迹,一看就是纯天然生长状态。我品尝这长相甚至有些丑的野生草莓,不尝不知道,一尝印象深刻:甜里透着清香,香又不是人工干扰的那种浓香,而是淡淡的清香,清香里泛着甜。这种香与甜,只有在山清水秀森林茂密的土地上,静心嗅青草的气味、野花的气味,品一杯山泉水的滋味,而后将这种气味、滋味存储在脑海里,再与纯天然野生的果品味比对,你方才悟出“妙不可言”的哲理。

        在野生草莓清香的诱惑下,我蹲下继续采摘,边摘边吃。吃着这味道独特的野生草莓,脑海里浮现出二十多年前在家乡田埂上翻草莓秧子的情景。

        我的故乡在秦巴山地间,那是一片不大的小平原,人称西北小江南。雨水丰沛,物产丰富。在田野上劳作的人们,在每年的四五月份耕作休息时,沿着田埂寻找野生草莓秧子,见到后仔细翻看每一根秧子,哪怕见到有一颗草莓,即是没红也摘了就吃。这是贫穷饥饿年代的写照。我也是在乡亲们的言传身教下,曾经无数次翻田埂上的野生草莓秧子,或许我总是步他人后尘,多次翻看草莓秧子却连草莓影子一次都没有见到。想吃野生草莓每次都是空手而归,这种希望与失望交织对味蕾刺激给脑海留下了深刻印象。因而,朋友说到林场可以摘野生草莓,将我脑海里的记忆翻拣出来,引起了我前往林场的兴趣。

        那天在林间摘野生草莓,边摘边吃,不用清洗,这唯有在没有任何污染的土地上才可以。否则,不清洗直接食用,很容易导致肠胃不适甚至生病。

        离开青海东山林场的十多年里,每每回想起品尝青海野生草莓的情景,心头都温暖、感动。在高寒缺氧的青海高海拔地区,一代又一代的林业工作者,为了祖国西部地区大地染绿,默默地奉献了毕生精力。正是因为有了青海林业人的无私奉献,广袤的青藏高原才多了一些绿色。接续奋斗在西部高寒高海拔地区的林业人,终生植树增绿的默默奉献精神让我久久感动。

        (作者:风信子,系中国作协会员)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