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9年12月12日 星期四

    一渠“南水”送京城

    作者:本报记者 张景华 《光明日报》( 2019年12月12日 01版)

    这是11月26日拍摄的丹江口水库大坝。新华社发

        【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通水五年来】

    开栏的话

        今天,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迎来全面通水五周年。南水北调工程是“国之重器”,是缓解我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局面的重大战略性基础设施,是世界上覆盖区域最广、调水量最大、工程实施难度最高的调水工程之一。五年来,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累计调水超过290亿立方米,南水成为京津冀鲁豫地区40余座大中型城市的主力水源,超过1亿人直接受益。从今天起,本报推出系列报道,挖掘生动鲜活的南水北调故事,展现沿线人民在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方面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2014年12月12日,被誉为“人间天河”的“南水北调”工程中线全面通水,清澈甘洌的汉江水从丹江口水库一路北上,蜿蜒1432公里,从湖北经河南、河北,流入北京千家万户,不仅1200万人喝上了甘甜“南水”,还极大地改善了北京缺水状态和生态环境。

    密云水库储水量突破26亿方

        坐落于燕山南麓的密云水库,是首都北京重要的地表饮用水水源地,被首都人民称为“生命之水”。总库容43.75亿立方米的密云水库,宛若一颗镶嵌在群山之中的明珠,滋养着京城大地。

        谁曾想到,由于连年超量采水,北京地下水位曾连续16年下降,2004年,密云水库蓄水量一度下降至6.8亿立方米。今年10月1日,北京市平原区地下水深平均为22.81米,与上年同期相比,水位回升0.63米。今年北京降水量整体偏少,地下水位不降反升,这是40年来首次出现的回升。

        北京市水文总站总工程师黄振芳表示,这与南水北调和北京市有针对性地开展地下水回补工作有直接关系。

        自“南水北调”中线通水5年来,北京累计接收丹江口水库来水58亿立方米,占中线工程调水量的1/3,直接受益人口1200万,居民饮水水质得到了明显改善。

        今年,密云水库的蓄水量20年来首次突破26亿立方米,水质保持在国家地表水Ⅱ类标准以上。密云水库也开始“休养生息”,通过生态补水,水库下游干涸多年的潮白河再现碧波荡漾的美景。周围百姓感慨:“多年没见到这么宽阔、壮观的水面了。”

    向北京供水的心脏

        随着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的正式通航,充足的“南水”使这个超级机场的超大供水需求得到了保障。新机场供水干线工程全长约38公里,日供水3万至5万吨,为新机场及大兴北部地区供水。

        新机场能够顺利供水,得益于惠南庄泵站,这是“南水北调”工程中线干渠上唯一一座加压泵站,是北京段实现小流量自流、大流量加压输水的关键控制性建筑物,被形容为“向北京供水的心脏”。

        惠南庄泵站位于北京市房山区大石窝镇惠南庄村东,与河北省涿州市相邻。由于环境协调艰难,工程结构复杂,涉及专业广泛,施工难度很大。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建管局北京分局和渠首分局的局长,蔡建平一肩挑两头,同时兼任惠南庄建管部与南阳项目部部长,掌管中线千里长渠的一头一尾。

        十余年间,他从中线的最北端干到了最南端。当中线正式通水的那一天,看着汩汩清水从陶岔渠首涌入长渠,蔡建平泪流满面地说:“幸不辱命!”

        为保证顺利通水,像惠南庄泵站这样的急难险重任务有很多,像蔡建平这样为“南水北调”工程贡献岁月年华的有很多。正是成千上万个蔡建华们的奉献,南水北调中线沿线的24座城市的上亿百姓,才能喝上清澈的“南水”。

        如今,惠南庄泵站实现日供水量3万立方米,最大供水量达每小时2600立方米。北京城区共有9座水厂接纳“南水”,总量约35亿立方米,“南水”占城区自来水供水量的75%,中心城区供水安全系数也由1.0提升到1.2,自来水硬度由过去的380毫克/升降低至120毫克/升。

        5年来,“南水”成为京城的供水主力。北京市非常珍惜用好珍贵的“南水”,确立了“节、喝、存、补”的用水方针:节约用水,提高用水效率,优先保障居民用(喝)水;通过密云水库调蓄工程,增加首都水资源战略储备;地下水进入了快速恢复期,干涸的洼、淀、河、渠、湿地得到补水,因缺水而萎缩的部分湖泊、水库、湿地重现生机。

    吃水不忘源头人

        一渠清水,来之不易,水源地的人民为南水北上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和奉献。北京饮水思源,情系水源区,用实际行动反哺水源地,守护绿水青山。

        自2014年北京对口协作工作以来,每年安排对口协作资金5亿元,累计投入30亿元,实施项目900个,重点用于水质保护、精准扶贫、产业转型、民生事业、交流合作等领域,支持水源区河南南阳、湖北十堰的发展建设,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也有力地保障了源头活水持续北上。目前北京16区分别与河南、湖北16个县、市、区建立对口协作关系,结对开展交流合作活动。

        几年来,结合水源区实际情况,北京加大帮扶水源区发展生态型特色产业,助力当地群众脱贫致富。如推进水源区高效种养业和绿色食品业发展,支持建设特色产业基地,并打造“栾川印象”“渠首印象”等一批绿色农产品品牌。

        12月6日,南水北调中线通水五周年成果展在河南省南阳市举办。北京有针对性地开启了立体式多元化的对口协作模式,一大批项目、技术和资金落户南阳,创建了京宛两地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新局面,为南阳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北京市西城区、朝阳区、顺义区、延庆区分别与南阳水源区邓州市、淅川县、西峡县、内乡县结对协作,形成了齐抓共建、务实协作的工作机制。北京首创集团、北汽集团等企业在南阳支持建成一批特色农业种植基地和一批特色小镇,带动2万多贫困人口稳定增收。

        南水北调工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本报记者 张景华)

        (更多报道见11版)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