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万里学院法学院创建于1999年,现有教授8名,副教授16名,讲师16名,博士19名。迄今学院已向社会输送毕业生5000多名。毕业生除部分继续攻读硕士学位和出国留学以外,主要在党政机关、司法、立法、法律服务、社会保障、人力资源管理、电商经营管理、电商安全管理、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工作。学院拥有良好的教学、科研环境和资源,为了培养出具有扎实法律基础知识、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法律思维能力、法律实务操作能力、创新精神及社会责任感,能从事社会管理和司法、行政执法、企业法律事务以及法律服务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法律人才,学院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全面融入法学专业“课程思政”,实现二者的完美整合,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可靠的法治人才保障。
挖掘思政元素与法学专业教育的契合点
深入挖掘思政元素时,学院将课程涉及知识点、详细法学知识讲解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进一步挖掘法学知识延伸而来的制度定位、价值关怀以及人性考量等内容。学院在落实法学专业“课程思政”时,首先明确了依法治国发展战略问题、不同专业课程彼此间的关系,并保证学生在法学课堂中能够树立良好的社会主义法律信仰,同时对于落实依法治国时所出现的问题,还要保持一种理性的思维,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贡献力量。在明确法学专业课程内容的基础上,依据“课程思政”下法学教育的功能,强调了法学价值及其引导性的意义,讲解专业知识的同时也在专业课程中循序渐进地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保证学生形成科学的价值观、世界观及人生观,从而具备德法兼修的素养。
法学专业“课程思政”改革辐射到实践教学各个环节
实践性是法学专业的明显特征,在对“课程思政”进行融入改革的过程中,不能只依靠课堂教学,还要突出实践教学的功能,发挥积极的价值引导作用,以此来提高改革效率。在达到全课程育人局面时,学院基于实践教学的角度,明确了教育目标与教学方法,将德育知识体系、法学专业进行了有效整合。在法学专业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参考法律制度的基础上,向学生讲解我国今后的发展蓝图,帮助学生了解未来发展趋势。除此之外,法学专业在开展实践教学工作中,积极与律师事务所以及司法机关等机构展开合作,包括认识实习、实践实训以及毕业实习等,学生在实务指导老师的言传身教的影响下,能够形成科学的职业伦理观,这对今后的发展及就业有极大的帮助。学院在开展法学专业的课程思政改革工作时,实现了司法实践部门、高校二者间的有效互动,构建了改革联动机制,建立了不同部门和机构之间的联系,培养出了学生良好的法律职业精神。
加强教师德育意识与能力的提升
作为法学专业教学活动的实施主体,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的过程中,发挥着关键的引导作用,在知识的讲解与传授过程中,尤其是“课程思政”改革期间,教师的教学能力及职业意识尤其重要,所以教师必须要拥有一定的德育意识。为此,学院通过价值引领、知识传授二者的统一和协调,在教师培训机制中,明确列出对德育意识的要求,使教师树立“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并落实到教学实践过程中,进而强化了教师队伍的德育意识和德育职责,提升教师的德育能力,增强了法学专业教师的政治素养和人文素养。学院要求法学专业教师必须熟知、有效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准确把握中央的决策部署,可以深入分析当下的发展形势及制度政策,同时还要具备开阔的眼界及渊博的知识。
在全面开展依法治国的过程中,增强公民的遵纪守法品质极为重要,而法学专业人才的根本职责就在于此,只有不同行业的高素质优秀人才知法、懂法和守法,才能够共同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构建法治国家体系。学院在法学专业教育中对“课程思政”进行融合,创新教育路径,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逐步增强法学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以及道德情操,将培养出德法兼备的人才作为重中之重,以为实际行动国家法治建设贡献力量。
(作者:余妙宏)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