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9年12月08日 星期日

    家庭是普及心肺复苏技能的第一现场

    作者:王立祥 王发强 《光明日报》( 2019年12月08日 06版)

    近日,湖北省襄阳市公共场所首批自动体外除颤仪(AED)正式启用,主要放置在火车站、机场、图书馆、警务平台等。图为工作人员向警务平台急救志愿者讲解如何使用AED。杨东摄 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心脏骤停是直接威胁人类生命安危的急症。在我国,心血管疾病仍然是人们疾病最主要的死亡原因,每年心脏猝死的总人数高达180万例。而且,80%的心源性猝死发生于医院之外。心肺复苏是恢复心脏规律舒缩和泵血功能的主要抢救方法,及时有效的心肺复苏可以显著提高心脏骤停患者的生存概率。然而,目前我国只有不足1%的人掌握心肺复苏的操作,医院外心脏骤停的抢救成功率亦不足1%,而了解心脏呼吸骤停预防知识的人群更是少之又少。

        如何在黄金抢救时限5分钟内及时进行心肺复苏,直接关系到心脏骤停患者的生命。如果不及时进行心肺复苏抢救,每过一分钟,患者的生存概率就会下降7%~10%。鉴于心源性猝死80%发生于院外,而紧急医疗救助的平均反应时间远远大于生命的黄金抢救时限,一味地等待专业医疗人员的救治,往往在救治时间上得不到保证。因此,依靠就近人员进行心肺复苏急救非常有必要,作为第一目击者的家庭成员应承担起实施心肺复苏的重任。国内外经验均表明,向家庭成员普及心肺复苏是提高救治成功率的重要保证。

        面对我国心脏骤停患者院外心肺复苏成功率低、心肺复苏技术普及率低等窘境,开展心肺复苏相关知识和技能的普及推广极其迫切。近年来,我国心肺复苏普及虽取得一定成效,但仍然任重道远。仅仅依靠为数不多的零散式专业培训,远不能满足民众对心肺复苏普及的需求,调动社会各方因素深入发掘普及潜力显得尤为重要。其中,从事医学专业的医务工作者理应作出表率。一项针对万名医务工作者的调查显示,只有不到1%的医务工作者会将心肺复苏传授给其家庭成员,这表明医务工作者进行心肺复苏普及尚有巨大的潜力与空间。

        根据相关统计,我国现有医务工作者及经过红十字会心肺复苏专业培训人员近两千万名。假设每位医务工作者负责5户家庭的心肺复苏培训,每个家庭以2人计算,那就相当于有1亿户家庭、2亿人得到了心肺复苏普及。以每年心肺复苏普及率3~5个百分点的比例递增,5年后我国心肺复苏的普及率将增长至15%~25%,接近发达国家心肺复苏最低普及率。

        建议以各级科学技术协会为依托、专业技术学会为指导、医务工作者为主要教师、单位家庭为阵地,开展“全国心肺复苏普及进亿家”健康工程。由各级医院及红十字会培训机构建立“以一带五”的心肺复苏普及模式,即每一位医务工作者或红会专职培训者都是一个传授普及心肺复苏的执行者,对身边的亲友及其家庭进行心肺复苏知识与技能的培训普及。

        各地可以对已获得心肺复苏专业资格证书人员及专业医务人员进行登记,了解和掌握心肺复苏培训师资,然后制定培训策略。比如,培训人员可以采用分会、分院、分片“包产到户”的策略具体执行与实施对亲友家庭的培训。同时,制定适合公众的心肺复苏培训教材、科普读物以及模拟器具等。

        笔者相信,通过医务工作者传授亲友心肺复苏这种以点带面,乃至“滚雪球”的方式,可以极大地推动心肺复苏科学知识和技能在普通百姓家落地生根,助力健康中国早日实现。

        (作者:王立祥、王发强,分别系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急诊科主任、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名誉会长)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