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9年12月08日 星期日

    中外科学家共同研究确认

    河北承德存在大量侏罗纪恐龙足迹

    作者:本报记者 耿建扩 陈元秋 通讯员 咸力东 《光明日报》( 2019年12月08日 04版)

    肉食恐龙足迹 资料图片

        本报承德12月7日电(记者耿建扩、陈元秋 通讯员咸力东)日前,记者从承德市文物局和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共同召开的“避暑山庄恐龙足迹研究取得重大成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由中国地质大学邢立达副教授领衔的研究团队完成了河北承德地区的恐龙足迹研究。这些恐龙足迹数量大,保存良好,对研究恐龙的演化有重要价值,并对进一步探索恐龙行为习性、生活环境及研究该地区古环境及其地质时期气候变化等具有重要意义。据介绍,本次研究确认的绝大部分恐龙足迹分布在承德避暑山庄,也是世界罕见的古生物遗迹化石与人文历史相结合的案例。

        据悉,该研究由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邢立达副教授领衔,美国科罗拉多大学(丹佛)足迹博物馆馆长马丁·洛克利教授、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的安东尼·罗米里奥博共同研究,论文发表在国际知名古生物学期刊《白垩纪研究》上。

        中国东北部的燕辽生物群和热河生物群以带毛的恐龙、原始的哺乳类动物和被子植物为代表,两个生物群分别距今约1.67亿年和1.35亿年,他们之间存在巨大的脊椎动物化石记录空白。从燕辽生物群到热河生物群,这一漫长的变化记录在被称为土城子组的较厚地层中。土城子组发现过大量的恐龙足迹,包括朝阳龙、宣化角龙和腕龙类的骨骼化石,这也是对动物群演变过程的重要补充。

        在本次研究公布之前,承德地区的土城子组中就有恐龙足迹的发现记录。1992年,哈佛大学生态学家福曼和北京大学地理系主任黄润华在承德避暑山庄的热河泉东侧和东南侧的厚板上发现了超过20个恐龙和鸟类脚印。而后,在须弥福寿庙正门和牌楼的厚板上发现了超过40个长度在6厘米到20厘米之间的恐龙和鸟类脚印。同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郭建崴和尤海鲁对承德地区进行了调查并且在热河泉附近的铺路石板表面上发现了单个的足迹化石。而后,该区域发现恐龙足迹的新闻就经常在媒体上出现。2006年,马丁·洛克利教授和其他学者也曾介绍了该地区发现的一块厚石板上的四个鸟类足迹,并将其归入水生鸟足迹。

        然而,除了这四个鸟类足迹之外,承德地区的恐龙足迹几乎是一片空白。

        2007年开始,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邢立达团队陆续对麻地沟、避暑山庄、须弥福寿之庙和普陀宗成庙(小布达拉宫)等地的大量恐龙足迹化石进行了详细的研究,不仅丰富了中国恐龙足迹化石记录,同时也为承德侏罗纪最晚期的恐龙活动进一步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邢立达介绍,从避暑山庄地面的大量无脊椎动物遗迹来看,距今1.5亿年前的世界应该是一片较为平静的浅水湖畔,有着平坦的沙地,这也是各种小虫与恐龙能留下足迹的先决条件。

        邢立达团队重点考察了产出铺路石板的麻地沟足迹点,该足迹点海拔约800米,西坡和北坡均有民居分布,这些建筑不少都是由当地的石头搭建而成。80年代初,承德避暑山庄和八座周围寺庙的修建都采用了这些地区的石板。目前在麻地沟遗留的足迹已经不多,而大量的足迹是保存在避暑山庄的地面上。

        经过详细的考察,邢立达认为该区至少保存了四种类型的恐龙足迹。

        一是恐爪龙类足迹,产于麻地沟足迹点,平均长度为8.7厘米,足迹具有两趾印痕(第Ⅲ趾和第Ⅳ趾)和圆形脚跟,这种形态表明了其与恐爪龙类的亲缘关系,被归入伶盗龙足迹。

        二是实雷龙足迹和跷脚龙足迹,分布在承德各个足迹点,这些三趾足迹至少有140个足迹,其中130个是完整的足迹。这些足迹平均长13.4厘米,长度在4.1厘米到23.4厘米之间变化。这些足迹分为两个类型:形态类型A,中趾比较短,属于兽脚类恐龙足迹中的实雷龙足迹;形态类型B,中趾比较长,归属于跷脚龙足迹。这些足迹属于两足行走的中小型肉食性兽脚类恐龙所留,由于沉积物比较柔软潮湿,因此脚垫不是很清楚,末端的爪痕明显,功能趾为第二、三、四趾,只有极个别足迹留下拇趾迹。

        三是韩国鸟足迹,分布于麻地沟足迹点。该足迹点保存了至少四条连续的三趾行迹。这些足迹最大长度为3.4厘米,最小长度为2.5厘米,最大长度为4.6厘米。从形态上看,这些鸟类足迹被归为韩国鸟足迹类型。

        四是可能的雷龙足迹。避暑山庄足迹点产生了一些椭圆形的痕迹,长28.9厘米,宽22.6厘米。在形态上类似于蜥脚类动物的后足迹,例如白垩纪最出名的蜥脚类动物足迹——雷龙足迹。但是,由于保存较差,没有行迹,目前还不能完全确认。

        邢立达说,通过这次考察,发现了一个多元化的土城子恐龙动物群。该动物群显然是由蜥臀目(包括兽脚类和蜥脚类)组成,其中又以兽脚类、鸟类占绝大多数的。承德地区这些丰富的足迹记录表明,华北的恐龙演化记录基本上是连续的,从燕辽生物群开始,到土城子足迹动物群,再到热河生物群。

        承德市文物局调研员周余良说,承德市文物局和邢立达教授团队下一步就恐龙足迹的保护与利用将进行讨论,以此项工作促进承德旅游业与科学普及的发展与落地,以文旅融合激活宝贵遗产的活力,使避暑山庄更好地满足游客的多样化需求。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