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9年12月07日 星期六

    用语文点亮生命灯火

    作者:顾之川 《光明日报》( 2019年12月07日 09版)

    《点亮生命灯火》

    于漪 著

    商务印书馆

        【光明书话】

        在全国人民喜迎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学术顾问、原副会长于漪荣获“人民教育家”国家荣誉称号。于老师获得的这一荣誉,既是对她近70年教育生涯的最高褒奖,也是对全国1600多万中小学教师的高度肯定。商务印书馆适时推出于漪自选集《点亮生命灯火》。

        于漪被誉为“育人师表”“教改旗帜”。尤其是她的“教文育人、德智融合”语文教育观,是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生动体现。

        用语文点亮生命灯火。于老师始终牢记作为一个人民教师的神圣使命,播撒着知识与做人的种子。她说,教师一个肩膀挑着学生的现在,一个肩膀挑着国家的未来。教师责任大于天。她在为自选集《点亮生命灯火》新撰写的《开篇絮语》中说:“教师的神圣职责是点亮生命灯火,学生的以及自己的。”“教师的职责在于怀着对每个学生生命的敬畏和虔诚,手持火种,点燃他们精神成长的灯火……唤醒他们对真、善、美的渴望,对祖国富强、人民幸福的追求。”教师要做“燃灯者”,自己心中首先要有一盏明灯。她常对青年教师说,你既然选择了当教师,就意味着你选择了高尚。必须用高尚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用一个人民教师的良知来告诫自己。时刻想着自己是教师,和市侩不一样,不能把教书当生意做,不能从学生身上揩油。只有对学生一片丹心,才能和学生心心相印。她深信,身教胜于言教,久久为功,学生自身就会生发出对远大理想的追求,积极主动地高擎生命的灯火。教育不能只“育分”,更要教学生学会做人。要教在今天,想在明天。教育归根结底不是要解决学生未来的吃饭问题,而是要解决学生的灵魂问题。基础教育要站稳立德树人的脚跟,“胸中有书,目中有人”,不断追求教育的理想境界,千方百计提高育人质量。教师首先是个大写的人。站上讲台就是用生命在歌唱。

        从祖国语文汲取精神力量。作为语文教师,于老师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那就是教文育人,德智融合。她认为,我们的语文教育是母语教育,绝不是识多少字、背多少词、做多少练习、写几篇文章那样简单。要在引导学生理解祖国语言文字的同时,受到中华民族文化教育、民族精神熏陶和民族情结感染。语言文字的内容是魂,老师在语文教学中教的是语言文字及其包蕴的内涵,教的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精髓,人类进步文化的精粹,学生在学语文的过程中会被感动。于老师常说,教育不仅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一门非常具有创造性的艺术。她曾上过两千多节公开课,但从不跟风,不赶时髦,而是坚持独立思考,因材施教,始终保持教学自信。她说,教师应该拿什么来育人?一是人格魅力,二是学术魅力。学历水平不等于岗位水平。她有一句被广为传诵的名言:“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虽然她早已享誉全国,但总自称是一名“草根教师”,坚持学习思考,不断推出新作,引领我国语文教育教改方向。许多青年教师听了她的课,无不对她出神入化的教学艺术叹服不已,但她却说:“我上完课后总觉得有毛病。”所以她每次上课后都会从两个方面进行反思:一是学生的闪光点是什么,二是自己的不足、缺陷甚至错误是什么。她有两把“尺子”,一把用来量别人的长处,另一把用来量自己的不足。近年来,她常用“八十几岁的老学生”鞭策自己,也激励着新一代语文人努力奋进。

        立足中国大地教语文。于漪老师认为,任何国家的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必须传承本民族的优秀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培养为本民族、本国建设服务的人才。眼光向内,不是排斥国外,而是立足于本国,以我为主。我们教孩子学习的是中华民族母语,必须立足中国大地教语文。中国要走向世界,当然应该把外语学好,但是绝对不能以牺牲母语的代价来对待我们的语文。我们不能只点“洋蜡烛”,心中永远要有一盏中国的明灯。她经常勉励青年教师,孩子是国家的未来,要用正能量教育他们,让他们成为有“中国心”的现代文明人,绝对不是“思想的矮子”“解题的机器”“分数的奴隶”。考试只是一种手段,不能把手段变成目标,完全用分数定乾坤。选拔和基础教育的目的不一样,基础教育是大众教育,是培养未来良好的国民素质的教育,培养的应是有理想、有情操、有良好科学文化素质的人,而高考是为国家选拔人才,选拔就要择优,就要有方向性的引领,使其将来能推动社会往前走。语文命题应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查,重在考查学生对于这些文字背后所蕴含的核心价值的把握能力,发挥高考语文在选才育人上的引领作用。

        坚定执着的教育理想,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大爱无边的仁爱之心,出神入化的教学艺术,是“人民教育家”于漪带给我们的深刻启示。新时代语文教育,需要更多像于漪那样的语文老师,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充分发挥语文课的育人功能,教文育人,德智融合,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作者:顾之川,系浙江师范大学教授,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原理事长)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