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日,在黑龙江技师学院鸡西校区,高级育婴师培训班里,几十名学员围成圆圈,专心听着老师授课。学员白成艳边听讲边认真操作,已经找好育婴师工作的她上起课来尤其专注。“2018年我从鸡西一家煤炭企业转岗分流,没想到最近社区人员主动找到我,帮我介绍育婴师工作,还帮我专业培训。”白成艳由衷地感谢。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以来,鸡西市聚焦就业创业,深入开展送政策、送岗位、送技能、送资金、送信息“五送”活动,以小切口解决大难题,一大批像白成艳一样的就业困难人员通过政府的公共就业服务找到了新的岗位。
关注民生守初心
就业问题对于鸡西来说是个难啃的硬骨头。“鸡西市是一座因煤而兴的典型资源型城市,近年来,随着城市转型发展,煤炭企业改革,就业压力增大。我们要打出一套稳就业促创业的组合拳,不断提升企业和群众的获得感。”鸡西市委书记张常荣坦言。
困难面前,鸡西迎难而上、直奔问题,聚焦就业这个最大民生,整合各方面力量,出台了《做好就业创业工作十二条政策措施》等文件,修订完善《暂时性经营困难企业认定办法》《关于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措施,聚焦群众就业创业、企业稳岗各环节,整合梳理“十大政策礼包、百项就业技能、千条服务信息、万个就业岗位、千万创业资金”打包打捆送给企业和群众。
在鸡西市百货商场,商户杨登玉正在与供货商联系增加服饰品类,刚刚申请到政府扶持小微企业的免息贷款让她不再为周转资金发愁。可这样的好事开始她还有点不敢相信。“以前也有类似的政策,但申请程序特别烦琐,要跑很多部门,等半年才能下来,着急用钱根本来不及。”杨登玉解释,“这次只跑了一趟银行,7天钱就下来了。”
好政策要送到群众心坎里去。在“五送”活动中,鸡西各级领导下足事前调研功夫,市委书记、市长带头将解决就业创业难题纳入主题教育“走流程”范畴,深入街道社区了解群众就业岗位需求,用“笨功夫”为困难群众送真情。鸡西把“五送”活动经费纳入政府财政预算,加大投入力度,提供充足经费保障,并纳入各县区经济社会发展考核体系,对抓落实有效的予以奖励表彰,对工作不力的予以批评问责。
登门入户暖人心
12月,鸡西的气温降至零下20摄氏度,但鸡西新建社区保障站站长孙成伟和同事爬上辖区内一小区八楼后,汗水湿透衣背。每天早晚,孙成伟和同事们都要在社区内进行“五送”活动。
“没工作政府给找工作,大学生创业还给钱,做买卖送资金。”进到一户后,孙成伟用家常话一股脑把政府的好政策讲出来。“我侄女刚大学毕业,能帮找工作吗?我家需要个护工能给找吗?”“可以啊,您有什么要求。”孙成伟和同事边详细了解边记录。孙成伟和同事每天要走访近百户居民。
“好政策要让老百姓都知道。”鸡西市就业服务中心主任刘瑞峰说,“我们改变以往在宣传点等百姓咨询的方式,领导带头登门入户,确保就业创业信息推送无死角、全覆盖。”鸡西市编印了就业创业服务手册,建立了市、县(市)区人社部门、街道、社区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服务站(所)“四级联动”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发改、工信、科技、财政、市场监督等就业创业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作用,开展大入户、大走访、大调查活动。截至目前,全市入户走访居民28万户、用工单位3.8万户,印发宣传单170万份。
“以前都是自己出去找工作,现在政府把工作给俺们送上门,真是没想到。别看冬天冷,我们心里暖和。”家住新建社区的佟志娟说。
稳步增长强信心
在鸡西浦江小区103室的皮具护理洗衣店,李江正在认真给一件皮夹克进行喷漆上色。因患有先天性脑瘫,他走路、说话都有些障碍,靠这个小店维持生计,生意时好时坏。在“五送”活动中,社区工作人员鼓励他参加市里免费的创业技能培训班,注重营销,发展自己的品牌。
提及刚刚参加的培训,他感觉收获很大。现在,除了经营自己的小店外,他还义务给残疾人培训皮具护理技术,帮他们谋就业出路。“把握生命中的每一天,全力以赴我们心目中的梦想。”在李江店里,他把这样一句话贴在墙上鼓励自己。
“五送”活动开展以来,鸡西市共征集就业岗位1.6万个,满足了不同求职者的个性化需求,实现了“不挑不拣24小时上岗”。截至11月底,鸡西市城镇新增就业3.55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3.47万人。
(本报记者 赵洪波 张士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