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论坛】
抓好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工作是中央对2019年经济工作定下的目标和任务。做好“六稳”与短期经济增长和长期的高质量发展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只要做好了“六稳”,中国经济就不会失速,平稳健康的经济发展就能够保持。
在这种经济形势下,大力提振民营经济的重要性就更加凸显。民营经济的稳定是经济保持总体平稳的重要环节。在整个国民经济体系中,民营经济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和90%以上的企业数量。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至10月,在规模以上工业中,民营经济主营业务收入累计增速保持在7%左右,并且前三季度累计增速均超过7%,持续高于全部工业平均增长水平,比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累计增速高2.6个百分点。从投资方面看,今年上半年,民间投资同比增长5.7%,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基本持平。从利润上看,今年1至10月规模以上私营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增长5.3%,较之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2.6%的负增长,表现更为亮眼。这些数据充分体现出民营经济在稳定宏观经济和工业景气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充分说明,做好“六稳”工作必须以提振民营经济为重要抓手。
民营经济是吸纳城镇就业的主力部队。在“六稳”中,第一位的就是稳就业,这是因为就业是民生之本,也关系到整个经济社会稳定的大局。如前所述,我国城镇就业中民营经济的贡献率超过80%,而根据全国工商联的统计,在城镇新增就业中,民营经济的贡献率更是超过了90%。以新电商平台拼多多为例,其2018年带动当地物流、运营、农产品加工等新增就业岗位就超过30万个。因此,要稳就业,最关键的就是要稳住作为吸纳就业主力军的民营企业。对此,我们要继续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为民营企业搬掉市场的冰山、融资的高山、转型的火山这“三座大山”,切实解决融资难、融资贵、准入门槛高等问题。更重要的是对待民营企业的政策要稳,包括平等对待民企和国企,已有的民营企业扶持政策要稳步落实,使民营经济在稳定城镇就业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民营经济是化解金融风险的重要载体。稳金融,与提振民营经济之间是一对互利共生的关系。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背景下,金融体系中资金脱实向虚的倾向比较突出,同时受一些赢利能力较差的企业拖累形成的银行不良贷款比例也相对较高,这些都对民营经济获得资金实现进一步发展形成阻碍。对此,一方面要建立分层次的项目投融资对接机制,研究推广有关地方建立民营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的做法,鼓励地方设立基础设施民间投资基金,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规定和做法,提高金融机构主动服务民营小微企业的意愿,促进资本脱虚向实;另一方面,要继续加大“三去”力度,加快消灭“僵尸企业”,有序淘汰过剩产能,严格控制银行贷款流向产能过剩行业,防止企业债务与银行不良贷款风险相互影响,为健康成长的民营企业提供良好的融资环境。
民营经济是促进外贸出口的主体力量。稳外贸,自然也离不开民营经济。在我国从贸易大国迈向贸易强国的过程中,民营经济已经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统计数据显示,从2016年开始,民营企业在出口中的占比就已经超过了外资企业,2018年民营企业占全国外贸出口的比重已经达到48%,民营企业对当年我国外贸增长的贡献度超过了50%,真正成了外贸出口的第一大户。同时,民营企业的外贸质量也在明显提高,以华为、海尔、TCL等为代表的民营企业近年来的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因此,稳外贸,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要扶持好民营企业。要通过深化“放管服”改革,为外贸出口型民营企业营造更加公平便利的环境,减税降费,降低生产成本,帮助其更好地“走出去”。
民营经济是激发外商投资的信心来源。稳外资,关键是稳住外商投资的信心。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我国经济改革和发展的成功经验。回顾改革开放40年走过的历程,可以发现,善于吸引和利用外资,是实现经济健康发展、推动改革持续向前的有效方式。对于外资企业来说,其在中国市场投资时,主要对标的就是民营企业,尤其关注民营企业所面临的营商环境。目前,我国在优化营商环境上已经取得明显成效,政府管理价格不足3%,中央层面核准项目数量已累计减少九成以上,项目核准前置要件由30余项精简为两项,全国实行告知性备案的项目占企业投资项目的比重已超过90%。在未来,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不仅是为民营企业“搭台子”,也是对外资企业抛出的橄榄枝,是稳定外商投资信心的重要举措。
民营经济是企稳社会投资的关键杠杆。稳投资,最主要的任务还是稳住民间投资。民间投资不仅是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经济景气程度的晴雨表。长期以来,我国面临着市场风险加大导致民间资本“不敢投”、行业准入限制导致民间资本“不能投”、融资渠道不畅导致民间资本“不愿投”、简政放权不到位导致民间资本“不想投”的尴尬局面,只有破除这些民间投资的束缚,才能真正激发民间投资的热情,撬动全社会投资的杠杆。对此,需要充分发挥政府部门数据资源集中和权威的优势,有效释放产业政策导向和行业发展信息,在环保、交通能源、社会事业等领域,向民间资本集中推荐一大批商业潜力大、投资回报机制明确的项目,引导民营企业通过PPP模式规范参与基础设施等补短板建设,解决好各类“不投”的问题。有优秀项目、适宜模式、长远方向,民营企业敢于投资,稳投资才能事半功倍。
民营经济是稳定心理预期的调控基础。稳预期,核心在于稳住民营企业家的信心。由于一些深层次问题还有待解决,企业家确实存在一定程度的预期不稳、信心不足、投资不力的现象。如果“稳预期”难以实现,“六稳”的目标也难以落地。因此,通过“稳信心”实现“稳预期”需要进一步解决改革中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一是要以破除“工具论”“离场论”等荒谬观点为契机,大力宣传和认真落实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基本原则,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且力度不断加强。二是要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抓手,更好地改善实体经济、民营经济的发展环境,大力拆除一些行业存在的“玻璃门”“弹簧门”“卷帘门”,优化资源配置,充分释放民营经济活力。三是要认识到,“稳预期”和“稳信心”不在于某些经济指标的短期稳定,也不在于宏观经济政策随着市场情绪简单地宽松,而在于市场主体对于长期战略问题有清晰、明确的解决方案,感到未来拥有一个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
(作者:邹一南,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