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9年12月03日 星期二

    抓好课程与教改的“七寸”

    作者:刘宝存 《光明日报》( 2019年12月03日 14版)

        进一步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成为新时代高等教育改革的主旋律。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符合世界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趋势

        从世界范围看,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在经历了战后数量上的快速发展之后,相继实现了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和普及化。在世纪之交兴起的教育改革运动中,世界高等教育进入以提高质量为主旋律的时代。如1984年法国在通过的《高等教育法》中强调,“高等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提高教育质量”,美国“高质量高等教育研究小组”则在其《投身学习,发挥美国高等教育的潜力》报告中要求“高等学校要全力以赴地提高教育质量”。

        提升高等教育质量也引起了国际组织的关注。1998年10月在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召开的首届世界高等教育大会发布了《21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与行动世界宣言》,呼吁“培养高质量的毕业生和能够满足人类各方面活动需要的负责的公民”,使学生“通过学习适应当前与未来社会所需的课程,获得适当的职业资格和高水平的知识与能力资格”。会议还指出,高等教育的质量是一个多重的范畴,应该考虑多样性和避免一致性。2009年7月在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召开了第二届世界高等教育大会,会议发表公报《社会变化与发展中高等教育与研究之新动力》,不但再次呼吁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要求建立多元化的保障体系,而且呼唤打造质量文化。公报指出:“日益扩大的入学机会对高等教育质量提出了挑战。在当代高等教育中,质量保障无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必须包括所有利益相关者。”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国际组织的推动下,建构质量保障体系,打造质量文化,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成为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世界性趋势。

    课程与教学改革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重中之重

        高等教育质量是一个多重的范畴,包括高等教育的所有职能和活动。高等教育的职能和活动包括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高等教育质量包括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质量、社会服务质量、文化传承创新质量和国际交流合作质量,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也就包括提高上述五个方面的质量。由于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的固有和根本职能,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核心内涵。

        课程与教学是人才培养的根本途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中之重是深化课程与教学改革。从世界范围看,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经历了从通才到专门人才,到全面发展人才,再到创新型人才的转变。为了培养创新型人才,针对课程中普遍存在的重专业教育轻通识教育、重科学教育轻人文教育、重学科知识轻整体性知识的倾向,各国普遍强调课程的研究性、多样化、个性化,强调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平衡、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平衡,重视跨学科专业和课程。在教学模式与方法改革方面,各国高校重视探究性学习,通过苏格拉底教学法、习明纳尔(研讨课)、案例教学法、高峰体验(capstone experience)等教学模式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重视实践性教学,通过双元制教育、三明治课程、合作教育、产学研合作、服务性学习、创业教育等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社会责任感;重视差异化的教学,通过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推动学过程的个性化。

        我国新一轮的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坚持立德树人,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核心同样是课程与教学改革,反映了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本质规律和关键环节,抓住了我国高等学校课程与教学改革的“七寸”,有很强针对性。

    加强课程与教学制度建设和质量文化建设至关重要

        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实施,有赖于课程与教学制度的建设和完善。我国新一轮的本科教育教学改革通过一些制度保障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有效实施,如实施国家级和省级一流课程建设“双万计划”,推动高水平教材编写使用,改进实习运行机制,持续推进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推动科研反哺教学,完善学分制和本科专业类国家标准,推进辅修专业制度改革,推进跨校联合人才培养,严把考试和毕业出口关等。同时,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有效实施与高校教师评聘制度、基层教学组织建设、教师培训与激励体系、教师考核评价制度、助教岗位制度等密切相关,这些制度建设也成为课程与教学制度建设的保障措施。

        从本质上讲,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是一种文化活动,质量文化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与灵魂,也是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核心与灵魂。高等学校应该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强化质量意识,构建自觉、自省、自律、自查、自纠的大学质量文化,将质量意识、质量标准、质量评价、质量管理等落实到教育教学各环节,并内化为师生的共同价值追求和自觉行动,使其成为推动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内生动力,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作者:刘宝存,系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研究员)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