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访名家·走近院士之共和国同龄人】
人物小传
刘云圻,1949年2月生于江苏省靖江市,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1975年刘云圻从南京大学化学系毕业后分配到中国科学院化学所工作至今。201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刘云圻主要从事分子材料的设计、合成,以及这些材料在电子器件中的应用。发表SCI论文600余篇,获授权中国发明专利70项。两次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17年获北京市科学技术一等奖。十次获中国科学院优秀导师奖等。2014年起连续入选汤森路透全球“高被引科学家”目录。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典活动您印象最深刻的环节是什么?”
“自行车。”
“为什么?”
“因为贴近生活。”
10月1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同样70岁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刘云圻应邀在观礼台观礼。
庆典之后,刘云圻在电视台镜头前接受采访。这条视频于10月2日在网络新闻中推送,让亿万国人看到了这位与共和国同龄的科学家的幸福神情。
自行车,确实非常贴近刘云圻的生活。那是一辆蓝色捷安特自行车,一辆不上锁大概也不会被小偷惦记的自行车。
每天早上7:30,刘云圻骑着这辆小车,迎着朝露晨曦,穿过北四环,来到中科院化学所,开始一天的忙碌。日复一日,为科研白了头发。
几十年间,刘云圻经常骑车时还在思考科研问题,因为交叉路口没有注意红绿灯而撞上快递小哥的事,也偶有发生。他说痴迷是科学家对待科学的正常状态。
国庆盛典中,天安门前的自行车载着我们走过共和国的青春岁月,刘云圻的自行车载着我们走近一位执着严谨、痴迷学术、生活快乐、简单质朴的共和国院士。
刘云圻研究的重点领域是分子材料与器件。对于材料研究,普通人似乎感到陌生,其实刘云圻所做的研究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本征柔性显示屏就是刘云圻目前工作的一个重要方向。
柔性屏是当下的一大热词。所谓柔性屏就是要让原本坚硬的屏幕实现卷起来的效果。
刘云圻要做的柔性屏与市面上已有的柔性屏有本质区别。“不同于物理柔性或结构柔性,而是这个材料本身是柔性的,是更高层次的柔性。”现在刘云圻总是觉得时间紧迫,“如果时间足够,我有信心能够成功。”
时刻强调创新的刘云圻还有一个值得骄傲的突破——将电子和材料相结合。
在化学实验里,通常是一些“瓶瓶罐罐”,而刘云圻买了化学所第一台镀膜机,很多人都觉得,怎么搞化学的做起电子器件来了。
刘云圻认为,现代科学是交叉融合的,不同学科的人合作来达到一个共同的目标,是更科学的方式。刘云圻在很小的时候,就喜欢研究电子管收音机等。“可能是出于对电子的一贯热爱,我现在实现了科研上的一点突破。”刘云圻说。
以前,经常有人说,做分子材料的人基本就是发发文章而已。而刘云圻的团队则致力于将研究成果向应用方向转化,目前已经有几个专利投入到应用之中。“应用这方面还有很多工作可做、要做。”刘云圻说。
至今已在科研界获奖无数的刘云圻开玩笑说自己人生还有一大遗憾——少一枚“劳动模范”奖章。
自从在中科院化学研究所工作,除了出差等特殊情况,刘云圻的星期六、星期天几乎都是在化学所度过的。在父母去世后,刘云圻连除夕、大年初一也都是在办公室或实验室里度过的。
刘云圻一直保持着这样的习惯,早7:30到化学所,晚9:30以后甚至更晚才离开,科研几乎构成了刘云圻生活的全部。
1997年至1998年,刘云圻在美国东北大学进行访问研究。期间电影《泰坦尼克号》热映。因为忙碌,刘云圻几次想去看电影都没抽出时间。
美国东北大学所在的城市波士顿有世界著名的波士顿交响乐团,刘云圻几次想去欣赏,还是一次都没去听过。
刘云圻对自己苛刻,却并不向学生倡导自己这样的生活方式,他说:“我这样不好,生活是丰富多彩的。”
虽醉心于科研,但刘云圻并非“两耳不闻窗外事”。2002年—2012年,刘云圻曾连续五届担任有机固体实验室党支部书记。
事实上,身为科学家的刘云圻非常擅长做思想工作,一些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一些思想上的疙瘩,经刘云圻调节总能迎刃而解。
因为工作突出,支部获得了中共中央国家机关工作委员会授予的“中央国家机关先进基层党组织”的奖牌。这块奖牌至今被刘云圻摆在办公室的显眼位置。
虽到了古稀之年,但刘云圻的状态和心态都很年轻,他说,我觉得我和祖国一样,正值壮年,充满活力。我还要做更多的工作,继续自己的科技报国之路。
(本报记者 尚文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