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9年12月02日 星期一

    国际戏剧节,大小凉山皆为舞台

    作者:本报记者 周洪双 《光明日报》( 2019年12月02日 04版)

        “山湖之间,你我有戏。”为期12天的首届中国西昌·大凉山国际戏剧节1日在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落下帷幕。8个国家,300多场演出,数十场论坛、学术交流和戏剧工坊,在邛海边上次第展开,整个城市都沉浸在戏剧节的浓厚氛围中。

        大凉山国际戏剧节,由濮存昕、吉狄马加、廖昌永、阿来等23位中外文艺家共同发起,旨在通过戏剧展演、戏剧孵化、戏剧教育、戏剧旅游、戏剧生活五大着力点,实现戏剧创作、戏剧欣赏的社会化和大众化。

        “通过戏剧节,我们请来了全世界最优秀的剧团、最优秀的艺术家来这里演出,吸引更多的戏剧爱好者来到西昌、来到大凉山。”濮存昕说。

    把戏剧送到群众家门口

        戏剧节期间,共有来自8个国家的300多场戏剧在火把广场、听涛小镇、建昌古城等全城各地展演,观众每天都有看不完的戏——既有《兰陵王》《安魂曲》《原野》等国内外知名的经典戏剧,也有《反求诸己》这样的新昆剧,还有《谁是麦克白》等实验戏曲。以色列默剧《石头》在露天剧场演出,观众席地而坐,跟着戏剧回顾了一段真实的历史。

        “第一次在家门口看到这么多戏剧,骄傲又满足。”西昌市民陆强说。

        区别于中心城市殿堂剧院的戏剧呈现、小众精英的戏剧消费,以及小众先锋的戏剧表达,大凉山国际戏剧节的宗旨是“回归与凝望”,希望回归戏剧初心,凝望生命本真,实现戏剧创作的社会化和消费体验的大众化。

        戏剧节的众多发起人将目光锁定在大凉山这个中国最贫困的地区之一,就是要让戏剧走出深闺剧场,走进普通群众。戏剧节发起人之一、日本鸟之剧场创始人中岛谅人说:“观赏戏剧并且通过戏剧给一个社区带来活力,是举办戏剧节的价值所在,必须将它表达出来并推广。”

        本届戏剧节是一个全民狂欢的节日,街头也成为舞台。民族歌舞、街头巡演、彝族年集市、彝家千人宴、非遗工坊等活动同期举行,为市民和游客带来了多元的文化体验。

        “我感觉大凉山国际戏剧节是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的,因为你们让市民也参与到了节日的发展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戏剧协会总干事托比亚斯在西昌看到很多人走进剧院、走进广场去欣赏戏剧,看到整个城市都沉浸在戏剧节的氛围里,他很受触动。

        托比亚斯说,戏剧等所有表演艺术都是属于各行各业的人们的。他认为,大凉山国际戏剧节是一个纯粹的戏剧节,在大凉山这样一个不太发达的地区,表达出了戏剧的本真;同时,通过举办戏剧节,也给大凉山带来更多的人流、知名度,让凉山有更新、更好地发展。

    续写“大凉山文化现象”

        戏剧节期间,民族歌剧《彝红》作为东道主凉山出品的重点剧目,迎来了第100场演出。这场再现“彝海结盟”、再现“彝红”情深的民族歌剧,既诠释了红色经典、弘扬了主旋律,又融合了独特的彝族艺术魅力和浓郁民族风情,让观众为之震撼,全场观众起立鼓掌,掌声经久不息。

        “这是我第一次观看《彝红》,这是一次震撼的演出。”以色列驻成都总领馆副总领事崔梧蕤说,《彝红》让他对“彝海结盟”的故事印象深刻,他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够观看到这部优秀的民族歌剧。

        作为凉山州首部本土原创歌剧,《彝红》在2014年创排、首演,早已荣登国家大剧院、中央党校礼堂,并在全国进行巡演,一直维持高热度、高人气和高口碑。编剧李亭是大凉山国际戏剧节的发起人之一,她说,大凉山有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和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有适宜文艺创作的肥沃土壤。

        这也是众多发起人的共识。濮存昕说:“凉山本地拥有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和自然资源,当地的少数民族群众能歌善舞,他们保持良好的原生态生活已成为当代中国文艺创作的沃土。对世界来说,这种文化有着独特的吸引力。”

        今天,大凉山已经是中国民族文化艺术的高地之一,14个世居民族保存良好的原生文化成为当代中国文艺创造的丰厚宝藏。中国美术界、摄影界许多经典作品诞生于凉山,凉山民族歌舞享誉全国,凉山的音乐、影视、文学、舞台艺术作品源源不断,如电影《我的圣途》、电视剧《彝海结盟》《索玛花开》、中美音乐剧《当爱》等,“大凉山文化现象”已经成为业内关注的热点。

        戏剧节历时12天,300多场活动吸引了大批国内外艺术家和艺术爱好者前来感受凉山风采、体验戏剧魅力、寻找创作灵感。凉山文旅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不同的文化在这里碰撞交流,精彩的剧目在这里激情上演,不仅让凉山本土文化艺术得到集中展示,更为“大凉山文化现象”续写了新的篇章。

    凉山戏剧未来可期

        在大凉山国际戏剧节重磅活动戏剧盛典上,濮存昕和孩子们一道说起了绕口令,孩子们还唱起了彝族原生态民歌。“看到那么小的孩子们,努力完成那么精彩的一次舞台表演,这让我感动落泪。”托比亚斯说。

        放眼全球,年轻受众的流失,是戏剧艺术正面临的困境。在本届戏剧节上,与会专家惊喜地发现,演员和观众都有很多年轻的面孔。俄罗斯波罗的海大剧院艺术总监玛丽娜·贝利亚耶娃说:“我特别高兴看到了很多年轻的观众,因为我们所做的事情都是为了你们,而且以后这些事情要由你们来做。”

        “他们的专注和投入,他们的活力和热情,让我在他们身上看到了凉山戏剧的明天。”托比亚斯说,大凉山国际戏剧节要看重年轻人市场,在创作戏剧的时候,要将他们这个群体放在首位;同时,要做好教育和引导,帮助年轻人学会如何去理解和欣赏戏剧,要让他们懂得舞台上正在发生的事情,让他们融入戏剧之中。

        戏剧节期间,一场恳谈会在西昌举行,来自上海音乐学院、武汉音乐学院演艺学院、四川大学艺术学院、四川音乐学院、云南艺术学院戏剧学院等全国知名艺术高校的负责人纷纷表示,十分乐意推动学校教育资源的分享与转化,助力凉山州艺术教育高水平发展。

        随着恳谈会交流的深入,与会人员达成了共识:要努力实现地方艺术实践与高校艺术教育之间的互动与转化,将文艺作品创作积极融入高校艺术教育中,高校要为民间艺术的传承搭建平台,培养富有激情和创造力的艺术人才,从而使民间艺术资源的挖掘应用和传承保护与高校艺术教育之间形成双赢的局面。

        凉山州教育和体育局负责人表示,大凉山有十余个世居的能歌善舞的少数民族,群众中很多有表演艺术天赋的人才亟须挖掘和培养。本土艺术实践和高校教育资源的互动与合作,必将助力凉山戏剧的发展,凉山戏剧未来可期。

        (本报记者 周洪双)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