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为期4天的十三届全国人大第11期代表学习班结束了,这是今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联合有关专门委员会和工作委员会举办的最后一期。全国人大代表、首都博物馆首席研究馆员齐玫等270名全国人大代表报名参加了此次专题培训。
2018年齐玫第一次当选全国人大代表,作为一位文化行业的从业者,如何尽快进入人大代表角色、顺利履职尽责呢?齐玫认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对代表们的培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培训学习不仅包括集中起来听讲座、报告,代表们的学习方式是多样的。“人大代表具有监督职责,之前因为从事的是文化方面的工作,对于政府的工作,特别是对法院、检察院的专业工作了解不多。”齐玫说,参加最高人民检察院开放日、旁听互联网法院审判等活动能让她更实际地了解到他们的工作。
今年6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会议审议并原则同意《关于加强和改进全国人大代表工作的具体措施》,共11个方面35条,对加强和改进代表学习培训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在基本实现本届新任基层代表履职学习全覆盖的基础上,梳理分析代表履职实际需求,重点组织代表分领域开展专题培训。
“全国人大的培训是联系实际的、有针对性的,随着代表们的成长、需求而有变化的。”齐玫深有感触。人大代表的工作让齐玫的视野投向民生领域,她今年的议案是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主要涉及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建立问题。“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养老问题凸显,尤其是老人医养结合中‘医’的不到位。怎么让‘老有所医’落到实处是我关心的。”齐玫说。
今年11月,她赴上海参加了全国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组织的针对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专题调研。“专题调研的对象是优选模式。”齐玫解释,“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自2017年开始在上海试点,他们做得很好,我看了很有感触。在报道、材料里看得再多,不如我亲眼看看到底进行得怎么样。”整体运作模式是什么、政府财政是否能够负担、被这项保险制度覆盖的老人是否满意,齐玫一一了解后,觉得试点工作很成功,“这种调研是有针对性的,不走过场,既让代表们掌握到自己议案的一手资料,又能将这些成功的范例写进议案,让议案贴近实际情况。”
不仅是调研有针对性,学习班同样针对人大代表的建议、议案方向分领域开展。“今年重点围绕关注度高的‘预算审查监督’‘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保障和改善民生’四方面举办了专题学习班。我们提前将代表学习班安排通报各选举单位和全体全国人大代表,代表根据自己的意愿报名参加。”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相关负责人介绍。
以齐玫参加的本期“保障和改善民生”专题班为例,记者在日程表上看到,专题报告内容包括“中国劳动就业促进和养老保险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与社会领域立法”等内容,还根据代表履职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比如代表如何与媒体打交道、如何转交群众来信等进行了视频讲座。
全国人大代表学习班是闭会期间代表参与人数最多、最为集中的履职活动。在今年举办的各期学习班上,除全国人大有关专门委员会和常委会工作委员会外,教育部、民政部、财政部、农业农村部、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0多个部门通过多种方式听取和回应了代表建议。代表学习班逐渐成为联系代表、服务代表的重要平台。
(本报记者 陈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