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十年来,在农村许多地区,读书无用论常常会沉渣泛起,农村控辍保学成为一大难题;同时,贫困群众素质不高,成为让许多扶贫干部头痛的问题;而让许多农村贫困群众更苦恼的是找不到脱贫致富的门路。
另一方面,在许多高校和科研院所,追求论文数量成为一大弊病,许多成果论文发表后再无下文,大量的科研成果被闲置浪费。
一边是农村缺乏科学知识而贫穷落后,一边是象牙塔里知识闲置浪费。似乎两边都是无解的结,然而朱有勇院士以自己30多年的科研实践和5年的澜沧农村扶贫,找到了一把金钥匙。他说:“希望更多的科技工作者到农村广阔的天地去,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科技成果送到千家万户。”
朱有勇不仅说得好,还做得好。他从不满足把科研成果写在纸上去发表,他更自豪的是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30多年来,他研发的作物多样性控制病虫害技术大面积应用累计3亿余亩,他构建的冬季马铃薯优质高效技术体系促进农民增收200多亿元,他在云南澜沧科技扶贫带动了大批拉祜族群众脱贫致富。他让无数农村贫困群众感受到了科学知识的力量,为千家万户贫困农户找到了一条依靠科技脱贫的光明大道。同时,他也为广大的农业科技工作者指明了努力方向,让科学知识走出象牙塔,让科学知识应用于农村发展实践,应用于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
(作者:张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