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9年11月24日 星期日

    马赛克镶嵌的斑斓世界

    作者:本报记者 荣池 《光明日报》( 2019年11月24日 09版)

    马赛克镶嵌壁画社会实践 资料图片

    撒尼母亲(马赛克镶嵌) 孙景波

    抱德炀和(马赛克镶嵌) 李辰、石九天、周先先

    王冠少女(马赛克镶嵌) 张军

        【探索星空】

        马赛克是一种具有独特美感的材料,它的光泽、色彩和肌理共同构成了马赛克镶嵌艺术的形式语言。在古老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苏美尔人以马赛克碎片镶嵌神庙;在仰韶文化时期的祭祀活动中,人们用彩色石头拼贴装饰;而在当代,艺术家们用马赛克颗粒镶嵌图景,以数码像素解构和重构世界,创造出的许多佳作,不仅斑斓绚丽,更引发了人们对于材料语言的诸多思考。

        近日,由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主办的“超级码粒——马赛克教学与形式语言研究展”在京举办。展览分为“码粒的故事”“码粒工作室”“码粒实验室”三个单元,以100余件作品展现了央美壁画系师生对马赛克艺术课题的深度研究,以及在实践中形成的艺术理念与艺术面貌。

        “展览主题‘超级码粒’概括了马赛克艺术从传统到当代、从马赛克颗粒到数码像素的丰富内涵。‘码’即代码、数码,是‘像素化’这一概念涉及的图像实现手段及呈现方式。‘粒’即颗粒、粒子,是‘马赛克’这一概念的最小构成单元。”中央美院造型学院副院长、壁画系主任唐晖在介绍展览主旨时表示,一件完整的马赛克作品是由无数的小单元构成的,需要艺术家娴熟地把握艺术品的整体与局部之间的关系,敏锐地察觉色彩之间的层次感,从而挑选出最符合整体创作要求的材料,对其进行切割处理,并恰到好处地摆放。因此,在马赛克镶嵌艺术的创作中,材料的选择与应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进入展厅,展览第一单元“码粒的故事”所展示的五彩斑斓、形状各异的马赛克材料吸引了众多观者的目光。玻璃马赛克光感明显、色彩丰富,陶瓷马赛克复古典雅、细腻润泽,石材马赛克古朴自然、纹理丰富,金属马赛克可塑性强、质感时尚……本单元对马赛克这门古老的镶嵌技艺的发展历史、材料语言、工艺流程进行了梳理与回望,并邀请观众以最直接的方式触摸、了解马赛克制作的材料与工具,从中感受马赛克艺术最初的魅力,品味其中所蕴含的工匠精神。

        “马赛克作品的诞生,要经过原料制作、精剪、筛板、水刀、镶嵌等环节,而仅是其中的原料制作环节,又需经过高温熔炼、滚筒成型、模具开介等一系列流程,它是繁琐精密的艺术,也是用手触摸的艺术。可以说,每件作品都倾注了艺术家的耐心与真心。”中央美院壁画系副主任刘晓辉说。展览第二单元“码粒工作室”呈现了央美师生多年的马赛克艺术实践,主要包括师生创作及教育实践文献展示两个部分,体现了艺术家们在马赛克艺术实践之路上的探索、感悟与成就。李化吉的作品《牧羊女》采用了大块料镶嵌的方式,描绘了牧羊女俯身劳作的形象。艳丽的色彩来自马赛克材料天然的光泽,精巧的纹饰拼贴则取决于艺术家精湛的技艺。朱景华的作品《城市月光》将马赛克材料与玻璃镜片错落镶嵌于一画,共同组成放射状的构图。在灯光的照射下,作品前方的地面瞬时洒满了“星光”,营造出奇幻的视觉效果。曹睿欣、任文康的作品《遗木》则将马赛克与圆木、石英等材料进行组合,构成了质感丰富的装置作品,充分发挥了不同材料的特性和美感。

        21世纪以来,互联网在大众中普及,随之带来的全新的图像观察方式,也同样影响着马赛克艺术的创作,GIF动画、视频影像等以数码像素为单位的马赛克作品应运而生。展览第三单元“码粒实验室”特邀众多新媒体艺术家,以数码像素作为“颗粒”,打破并拓展了马赛克的概念与边界,重构了马赛克在当代艺术创作中的维度,为观众开启了一场跨学科、跨领域的艺术之旅,许多作品让人印象深刻。其中,贺鹏琪的作品《四川青年的微笑》以灯光装置的形式呈现了建筑工人的质朴形象。“今年,在外出寻找创作素材时,偶遇了一位四川籍工人。在交谈中我得知他从来没有拍过照,更没有一张微笑的照片。于是我抓拍了一张他的照片,笑容是那么温暖、朴素、自然。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面容在我的脑海中渐渐模糊,但是那淳朴、美好的微笑我依然记忆犹新。”贺鹏琪说。

        无论是传统马赛克还是数码马赛克,都是以一粒粒微小的颗粒拼贴画面,构建出斑斓的大千世界。正如刘晓辉所说:“马赛克艺术是古老的,也是崭新的,通过本次展览,学生的新作和前辈的经典作品形成对照,诠释和见证了材料与技艺随时代变迁而发生的变化。希望借由此展唤醒人们对马赛克艺术的热情与关注,同时,我们期待更多镶嵌艺术材料和表现方式的诞生。”

        (本报记者 荣池)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