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9年11月16日 星期六

    古籍数据库与传统文化研究现代化

    作者:杜泽逊 《光明日报》( 2019年11月16日 12版)

        【光明书话】   

        提到王选,举国公认他是当代毕昇。他研制的汉字排版系统,使庞大的中国出版业排版系统“告别铅与火”,步入了现代化,这是中国出版业伟大的历史转折。因此,对王选的卓越贡献,中国人是公认的。而另一个人物刘俊文,他在中国古典学术研究现代化进程中的卓越贡献,却还没有被完全认识到,没有得到应有的科学评价。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浩瀚的古代典籍是中华文明的主要载体,是中国文化自信的源泉。历代的研究者和学习者都靠“翻书”来从事搜集资料的工作。擅长目录学的人可以“即类求书”(宋代郑樵语),查得更快一些,但在两个问题上无法有根本性改观:一是资料掌握足够全面,二是材料检索足够快。而这两条是保证学术研究科学性和高效率的根本前提。这两个问题的根本改观,事实上是中国古典学术研究事业从传统向现代转变的标志。

        为了满足资料全备和速度迅疾的需求,我国技术人员一直在做积极探索,尹小林的“国学宝典”就堪称上世纪九十年代的领先者。但是其规模还无法满足学术界的需求。在这一背景下,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北京大学刘俊文教授以个人之力,组织团队,开始了“中国基本古籍库”的开发。经过艰苦努力,容纳一万余种中国古籍的“中国基本古籍库”全文检索系统诞生了。该系统解决了三个难题:一是规模空前庞大,包括古籍一万多种,是《四库全书》的三倍;二是文本基本准确,除检索而外,还可以切换古籍原版图像,核对原文;三是支持全文检索,速度快。

        我曾多次向同事们表示,古籍数据库要满足三个条件才是成功的数据库:一是足够大,二是足够准确,三是足够好使。“中国基本古籍库”基本满足了这三个条件,因此它是有史以来最大、最便捷的古籍资源数字化成果。自从“中国基本古籍库”诞生以来,中国各大学的师生、各出版社的编辑、各文化部门的从业人员、涉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大小课题,无不依赖于它。它解决了几千年来中国典籍无法大批量、高速度检索的困难,使中国古典学术研究真正步入了现代化的快车道。无数顶尖项目、前沿成果赖“中国基本古籍库”而形成,因此,我们有理由认为,“中国基本古籍库”的诞生标志着中国传统文化学术事业进入了现代化,刘俊文教授是中国传统文化学术研究手段进入现代的标志性人物。

        继“中国基本古籍库”之后,刘俊文教授又开发了规模宏大的“中国方志库”“中国谱牒库”等古籍数据库,这些大型数据库和“中国基本古籍库”一起,构筑了中国传统文化最具规模的前沿数据库。从事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的人,应当对刘俊文教授表示崇高的敬意。

        (作者:杜泽逊,系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成员、山东大学文学院院长)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