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11月13日电 记者田雅婷从北京市朝阳区卫健委获悉,11月12日,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左旗2人经专家会诊,被诊断为肺鼠疫确诊病例。目前,患者已在北京市朝阳区相关医疗机构得到妥善救治,相关防控措施已落实。
据了解,鼠疫是由鼠疫耶尔森菌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通常在啮齿动物之间流行,偶尔能引起人间流行。北京不属于鼠疫自然疫源地,根据多年开展的鼠间疫情监测,鼠间未发现携带鼠疫耶尔森菌的情况,但依然存在鼠疫输入和传播的风险。
记者了解到,鼠疫起病急、病程短。鼠疫潜伏期较短,一般为1~6天,但个别病例可达8~9天。它的传染源为感染动物和肺鼠疫患者,宿主动物常见有啮齿类动物和野生食肉动物,如灰旱獭、红旱獭和长尾黄鼠等。传播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蚤叮咬的传播方式为鼠-蚤-人,即跳蚤叮咬病鼠后再叮咬人,或剥取染疫旱獭皮或剥食其他染疫动物;二是人-人传播方式,即健康者接触患有肺鼠疫的病人后,经呼吸道吸入感染。
需要强调的是,人对鼠疫普遍易感。疫区从事野外工作的人或猎杀、剥食旱獭的猎人、牧民接触染疫动物可能性大,感染的可能性高于一般人群。
专家表示,在鼠疫的治疗上,及时的抗生素治疗可降低鼠疫的病死率。其日常的预防措施主要包括减少人被感染的蚤叮咬,或者尽量减少暴露于肺鼠疫病人的可能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