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9年11月12日 星期二

    写出人物的深度和时代的高度

    作者:饶曙光 《光明日报》( 2019年11月12日 16版)

        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主任、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 饶曙光

        首先,《攀登者》创作团队是以一种攀登者的精神来拍摄影片的。编剧阿来对自己的文学创作有着自己的定位和要求——要写出人物的深度和时代的高度,而这种创作追求也贯穿在《攀登者》剧本创作的全过程中。影片的文学基础、人物性格的饱满、为国攀登精神的呈现,整体上达到了比较高的艺术水平,让影片表达的精神、思想、情感实现了有效传递,与观众建立起了“共同体美学”。

        《攀登者》的特效制作也体现了中国电影“重工业”的水平,作为中国重工业电影的产品,它的特效、制作、类型化叙事,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准。

        更重要的是,影片不仅“见山”,也“见人”。电影无论在人物塑造上、在文学力量体现上、在类型化叙事、在特效表达上,已经能够在相对有限和节奏快的空间下让每个人物都活起来,产生出一种性格的力量,实现了高峰文艺作品应该具有的精神高度、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攀登者》在“国家叙事”与“个人化叙事”间实现了平衡,同时注入了“类型化叙事”,产生了强烈的戏剧张力。如何在“国家叙事”与“类型叙事”以及视听特效和视听奇观方面寻找到“最大公约数”,一方面满足“国家叙事”的深层次要求,另一方面又将类型化叙事及其视听特效发挥到极致,《攀登者》既给了我们深刻的启示,也留下了一定的遗憾。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