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9年11月07日 星期四

    遵义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精业济世守初心 工匠精神铸大医

    作者:孙逐 龙芳 《光明日报》( 2019年11月07日 13版)

      新时代需要一丝不苟、追求极致的敬业者,需要各行各业的大国工匠,需要“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弘扬“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医者也是工匠精神的传承者之一。遵义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紧扣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立足学校实际,深入把握工匠精神的新内涵,坚守精业济世初心,用工匠精神培育服务社会、守卫健康的大国医工。

    无私奉献铸匠魂

      医者之工匠精神就是“化作春泥更护花”的初心。“我们在此立下誓言,必不负你们的付出,在今后医学这条道路上玉汝与成、至善弘医,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这是遵义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医学生们向“大体老师”立下的庄严誓言。大体老师,是医学界对遗体捐赠者的尊称,他们是无言良师,他们用身躯诠释无私奉献。

      作为健康“守门人”的医务人员,需要有着为医学事业奉献终身的觉悟。遵义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将“感恩大体老师”“大体老师告别仪式”列为每一名“医专人”入学和毕业时的必修课,将立德树人的“育人铸魂”工程与工匠无私的奉献品德相结合,培养学生敬畏生命、救死扶伤的医学职业精神。

      遵义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的师生用自己的行动践行医者之工匠精神,积极参与无偿献血活动。2016年以来学校献血人数达7206人次,献血量1831150ml,获得遵义市无偿献血公益奖学金的学生一等奖73名、二等奖219名、三等奖366名。学校被授予“全国无偿献血促进奖”。

      学校以铸工匠之魂作为切入点,围绕医学德育主线逐步构建起以敬畏生命教育、医学伦理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为骨架的校园文化体系,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开学典礼上,“医学生誓言”让初入校园的莘莘学子牢记“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使命;“国防教育示范班”彰显爱国情怀;一年一度的“授帽仪式”传承“南丁格尔精神”;“最美医专人”专题片弘扬爱岗敬业精神;“护校队”引领甘于奉献的道德时尚。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遵义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以敬佑生命、甘于奉献为初心,为贵州筑牢基层健康的“网底”贡献力量。

    精益求精炼匠术

      医者之工匠精神就是“英雄只此敢争先”的卓越追求。正如遵义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校训“勤学敏思精业济世”所示,医者需要勤奋学习、善于思考、刻苦钻研、孜孜不倦,不断磨砺专业技能,练就过硬本领,方能救死扶伤、悬壶济世。

      “实验室就是我的家,这几个月我几乎都待在实验室,连睡觉都是在实验室。”在“2018年贵州省护理技能比赛”荣获一等奖、“全国护理技能比赛”荣获三等奖的欧阳伦同学回忆到参加比赛的辛苦过程时说:“对于我来说最高兴的并不是获得奖项,而是在这长达一年的准备期间,跟着刘老师学习、练习、探索,不断提升技能的过程。”欧阳伦同学的事迹被选入《追逐梦想——2019年贵州百名优秀大学毕业生事迹选编》中,激励着每一位医专学子。护理系的刘丹丹老师,既是欧阳伦的老师也是他的知心姐姐。刘老师在指导欧阳伦参加比赛的时候,也磨砺了自己的专业本领,她在“2018年贵州省护理技能比赛教师组”中荣获一等奖,“第二届全国职业院校护理专业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中荣获二等奖。“练习的过程是反复重复、枯燥无味的,但是每一次练习我们都要求精益求精、准确无误,比如做心肺复苏练习时,面对模型,多一下少一下重一点轻一点都是不行的,电子仪器感应能力十分精准,更要求医者有精湛的技艺”,她说道。为了能够使技术更加精准,刘丹丹特地为自己受损的右手肌腱做了修复手术。

      遵义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通过举办和指导学生参加各类职业技能大赛,锤炼医术,培养“大医工匠”。医专学子在各级各类学科竞赛中频频斩获佳绩,荣获第四届全国职业院校康复治疗类专业学生技能大赛三等奖,全国职业院校临床医学专业技能大赛三等奖,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护理技能高职组赛项三等奖,第五届全国职业院“人卫杯”检验技能竞赛三等奖、优秀奖、优秀工作者、优秀组织奖、精神文明奖、团体三等奖,第二届中华职业教育创新创业大赛优秀奖,贵州省首届中药技能大赛二等奖、三等奖,贵州省首届中医技术技能大赛一等奖等各类奖项。

      学校以职业技能大赛为抓手,将大赛中对学生专业能力和工匠精神同步培养所获取的经验应用到人才培养中,促进教学形式优化,建设实训基地,建强“双师型”队伍,打造教师团队,推动了学校内涵建设。

      “切磋琢磨,乃成宝器”。遵义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牢记培养人才使命,雕琢“健康中国”人才玉器。

    春风化雨育匠师

      医者之工匠精神就是“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医之道大而深。盖医系人之生死。凡治一证,构一方,用一药,在立法著书者,非要于至精至当,则贻误后世。”药学系刘英波老师时常引用清代名医沈金鳌的话警醒自己,提醒学生“差之毫厘,谬之千里,药物分析上不得有半点马虎”。他常常泡在实验室里,一待就是一整天,十几年如一日亲自手写教案,将每一堂课当成第一堂课来上,亲自为学生做示范,指导学生做实验。刘英波说:“只有自己刻苦钻研、精益求精,提高专业技能,才能言传身教,培育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大医工匠。”刘老师曾获得遵义市科技进步奖,拥有“治疗皮肤鳞状细胞癌药物及其制备方法”的发明专利,主持的“刘英波大师工作室”被评为贵州省省级大师工作室。

      遵义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正是因为有了以刘英波为代表的一代代教师践行“大医精诚”的“工匠精神”,才有了“英雄辈出”的景象。近3年,学校获得贵州省省级职教名师等称号,以及担任大师工作室、优秀教学团队、重点专业群、骨干专业、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开放实训基地、协同创新中心等项目优秀主持人的教师共有20名。学校共获得各级科研项目资助92项,其中省部级科研项目46项,市级及以下科研项目46项,市校联合项目21项,校级项目25项,共获得科研经费400多万元,获得科研成果2项,发表学术论文418篇,其中核心期刊82篇,主编、主审及参编教材220部,取得专利3项。

      “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遵义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心存玉壶冰心之责,夯实铸魂育人之基。

    开拓创新致匠行

      医者之工匠精神就是“绝知此事要躬行”的致知力行。遵义医药高等专科学校聚焦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优先任务,弘扬报效祖国、服务社会的时代之风,将红色文化、校园文化、健康服务相结合创立“龙思泉志愿服务队”。服务队秉承红军卫生员龙思泉的红医精神,同心协力发挥自身专业特长,积极开展叙事医学、反哺英雄、培训儿童等活动。

      今年“龙思泉志愿服务队”赴遵义第五人民医院开展叙事医学服务,通过聊家常的方式倾听病人讲述自己的生活故事、疾病体验,让患者在病痛之外获得更多心灵的慰藉,从而减少病之痛楚;赴遵义市荣军疗养院、土城镇慰问老兵,为老兵们做健康体检,建立健康档案,开展心理陪护、听他们讲述战斗故事,将这些故事记录成册,创作成情景剧,组建红色故事宣讲团在学校、基层进行宣讲、展演;赴近郊社区、小学开展共建共治共享活动,为社区居民带来健康讲座,为孩子们讲述红色故事,为小学生开展急救培训,普及日常紧急救护知识。《“杏林芳华五行铸魂”之龙思泉服务队志愿服务项目》在遵义市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暨第七届大中专文化节中荣获二等奖,《大道仁心——遵义医专龙思泉服务队扶贫攻坚纪实》纪录片参加贵州省第十四届“多彩校园·闪亮青春”全省大学生校园文化月活动。

      “龙思泉服务队”、“五和耳穴爱心服务队”、民族医药研究会、护工技能交流协会、护理技能交流协会、检验技能协会、中草药协会、中医美容协会等平台为医专学子提供将理论知识转化为服务社会能力的实践机会和舞台,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革命理想信念的熏陶,感受到助人为乐的快乐与美好,提升责任感与使命感,体悟“救死扶伤、悬壶济世”的真谛。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遵义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正在努力践行“工匠精神”,铸造大医工匠。

      (作者:孙逐 龙芳)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