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9年11月05日 星期二

    安徽铜陵:

    “十分钟阅读圈”让阅读更便捷

    作者:本报记者 常河 本报通讯员 马乐陵 《光明日报》( 2019年11月05日 15版)

        “四合院,琉璃瓦,亭台楼榭,书香四溢,在这里阅读是享受,在这里工作像神仙。”安徽省铜陵市第二中学的王利华老师最近有了新兼职——城市文化地标天井书院的执行管理员,负责天井书院的日常运营和管理。

        在铜陵市,和天井书院一样的网红阅读点还有坐落在长江边上的滨江码头书屋,它最近被《建筑师杂志》评为“中国25个最美书屋”之一。

        铜陵市文旅局公共文化科科长余亮说:“从2015年我们建成安徽省首家集阅读、观景、休闲、沙龙于一体的全民阅读点以来,已建成了50余个全民阅读点,遍布城市各个角落,形成市民‘十分钟阅读圈’。”

        铜陵,中国古铜都,已有3500年产铜史。如今,这个依矿而建的城市,正在让“书香”弥漫全城。

    网红阅读点扮靓古铜都

        王利华愿意每天从家里徒步去上班,一路上穿越天井湖风景区,再移步换景到花园一般的天井书院。“我们也想在徐徐清风中品茗阅读,过上诗意栖居生活。”

        天井书院是一座依湖而建的四合院式徽派建筑,占地1000余平方米。“这个全民阅读点是铜陵市开展‘传家训、育家风、立家教、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程的展示基地。”铜陵市委宣传部干部科科长张育是“天井书院”从门可罗雀到门庭若市的见证人之一。经历两年,天井书院开门迎客的梦想终于照进现实。张育感慨道:“从杂草丛生到有序运营,说明图书馆不怕偏远,舒适才是‘硬道理’。”

        滨江书屋的前身是江边的废弃码头,设计师化腐朽为神奇,设计成伸到江面的“悬浮盒子”形状的全公益创意书屋,加上“藏经阁”式样的书架,立刻成为长江边一道亮丽风景。在这里,市民可以在底层休闲、中层阅览、顶层观江。

        变废为宝的码头书屋、湖中瑰宝天井书院、鸟语花香的南湖书屋、闹中取静的铜霞书屋、承载历史的博物馆书屋、汇集全国期刊的白墙画室……每一个全民阅读点都各有特色,自带“忠实粉丝”,让千年铜都散发出浓郁的文化气息。

        外来务工人员余庆已经在铜陵生活多年,他和爱人最喜欢逛的就是这些风格别致的书屋。“不大的屋,汽笛悠长于空旷,书香的气息徘徊在心底。”他在微信上用诗化的语言赞叹这座城市的变化。

    打造立体式公共文化服务

        “上大学时每次放假都不知道去哪里看书,现在纠结的是去哪个阅读点看书。”刚从南京大学毕业回家乡的90后儿童文学作家汪琦惊叹于城市文化氛围的日渐浓郁。

        每到周末,汪琦总是很纠结,“方圆十里可去的阅读点从屈指可数到数不胜数,一个更比一个美,真难取舍。”在汪琦看来,这些精致的阅读点对于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意义重大,尤其重要的是让孩子在优美的环境中养成阅读的好习惯。

        这些全民阅读点藏书少则几千册,多则过万,内容涉及诸多门类,还有专门的铜陵本土作家原创书籍可供借阅。目前,已经有10余个阅读点与市图书馆实现图书“通借通还”,随便一个阅读点都可以归还在上一个阅读点和图书馆借阅的图书,极大地方便了市民。

        细心的市民发现,从国庆节起,在铜陵市诸多景区、广场竖起来一个个小型的“藏书盒”,这个名为“铜都书巢”的图书漂流微型阅读设施给喜爱阅读的人带来更多的便利。据了解,“铜都书巢”作为一个迷你的“阅读空间”,是铜陵继城市阅读点、总分馆建设、“图书馆+”、“阅享宝贝”阅读成长计划、“月读公社”等阅读服务品牌建设后为打造立体式公共文化服务的又一个创新举措,旨在进一步延伸和丰富市民的阅读途径,让市民群众更便捷的享受阅读。

        全市首批共投放30个“铜都书巢”,外观设计采用中式简约风格,每个“书巢”能容纳30至100余本书。尤为值得一提的是,通过“拿走一本,放下一本”的“图书漂流”模式,实现了读者之间的“交互”,让“藏书盒”实现了“常换常新”。读者打开手机,扫一扫二维码就可以打开“书巢”的智能门锁,放下一本自己的书,拿走一本心仪的书,后台管理者则可以清晰地看见操作人的信息。

        “码头书屋和天井书院之间大约有5分钟车程,从这两个全民阅读点驱车前往市新华书店均不到10分钟车程。再加上30多个‘书巢’,阅读正在变得越来越便捷。”铜陵市学习办副主任殷红卫介绍,近年来,铜陵为了全面提升市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全力打造“十分钟阅读圈”,充分利用接待点、驿站等优质资源建成环境优美的阅读点。

        除官方建设运营的全民阅读点以外,铜陵还积极撬动民间资本加入进来。文化名家长峰文创工作室经营的公益性“全国期刊阅读点”就是其中一个,内有全国每个城市的期刊,供市民群众借阅研读。它所在的白墙展馆也逐渐成了市民的“文学沙龙根据地”。这样的社会化加盟点,在铜陵目前已有20余个,呈现出民间资本与官方资源“合力共赢”的良好局面。

        (本报记者 常河 本报通讯员 马乐陵)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