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秋意正浓,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脚步近了。世界各国参展企业摩拳擦掌、满怀期待,分享中国扩大进口的市场红利,搭乘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快车。在一些专家学者看来,进博会展现了中国对进口的开放姿态,对贸易政策平衡、协调的积极态度,以及对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的支持,其对世界经济复苏和全球治理所作的积极贡献,广受世界各国称赞。
“举办以进口为主题的国际博览会,在世界发展史上本就不多见,再一次体现出了中国的大国担当。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大国形象不仅体现在中国经济强大的制造能力,能够为世界提供多样化产品,满足世界人民的需求,也体现在中国拥有一个巨大的国内市场,能够消化大量物美价优、适合中国人的国外进口产品。”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世界经济与发展研究所所长姜跃春说,“同时,在当前世界贸易低迷的情况下,中国主动扩大进口无疑是雪中送炭之举,将为世界贸易乃至世界经济的复苏起到重要作用。”
前不久,世界贸易组织宣布下调今明两年的全球贸易增长预期,称继2018年增长3%之后,今年的商品贸易额将增长1.2%,这一预期较世界贸易组织4月份的预期大幅下调。世贸组织总干事阿兹维多表示,“贸易前景黯淡令人沮丧”,“除了直接影响外,贸易冲突还增加了不确定性,这导致一些企业推迟了提高生产力所需的投资,而这对提高生活水平必不可少。由于公司雇佣更少的工人来生产用于出口的商品和服务,因此就业创造也可能遇阻”。
“在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情况下,中国继续举办进口博览会,体现了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的积极姿态。”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东艳认为,近年来,经济全球化发生了变化,全球经济也一直没有从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中彻底复苏,贸易增速一直处在低迷状态,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国主动扩大进口,是对其他国家出口的一种帮助,可以有效推动其开拓市场和销售渠道,进而促进其他国家经济增长。“中国继续举办进口博览会,体现了中国愿意在当前形势下,通过开放来促进世界经济的联动和高质量发展”。
2018年举行的首届进博会盛况仍历历在目。短短6天会期吸引了80多万人进馆洽谈采购、参观体验,成交额达578亿美元。首届进博会甫一结束,经过展会上的全方位展示和深度洽谈,新西兰、澳大利亚的牛奶,意大利的家电,瑞典的新一代伽马刀,日本的3D打印等商品借助“进博效应”加速进入中国市场。参加首届进博会的一家美国企业展出的包括心脏手术治疗设备、骨科置换系统、人工晶状体等医疗器械成功进入中国市场,为中国患者消除了病痛,也为企业带来了丰厚利润。今年,这家企业将继续带来包括最新型癌症药物在内的大批医药、医疗用品。
“由于中国市场的吸引力不断提升,中国进口结构的调整,进一步增加了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重要性,这将促进构建以中国为中心的国际价值链,为中国客户提供更好的商品和服务。”东艳表示,通过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这个平台和载体,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引领作用愈发凸显,反映出中国对进口的开放姿态,对贸易政策平衡、协调的积极态度,更深层次上则反映了中国的对外开放政策,以及对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的支持。
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中国始终是贡献者和引领者,这种贡献和引领还体现在机制建设上。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倪建军说:“中国即将举办第二届国际进口博览会,而且强调要年年办下去,办出水平、办出成效、越办越好,说明进博会的机制化建设趋势非常突出。这项机制使中国成为当前世界经济低迷情况下的最大的确定性因素。通过这项机制,中国将已有的如‘一带一路’倡议、金砖国家合作、中国-中东欧合作框架,中非、中拉、中国与中东等合作框架打通,实现联动发展。”
倪建军认为:“进博会的机制化有很大的创新意义。通过中国国内大市场这个重要的牵引力,既满足了国内人民生活需要,又带动其他国家出口来促进经济发展,真正实现了多赢。更难能可贵的是,中国言出必行,不仅对全球治理作出了进博会这样的机制化贡献,并且锲而不舍地去落实、完善这项机制。这也是为什么第二届进博会吸引到更多关注和更踊跃参与的重要原因。”
(本报北京11月3日电 本报记者 李曾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