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9年11月03日 星期日

    高质量征兵一面旗

    ——江西省鹰潭市余江区60载初心不变送精兵

    作者:本报记者 章文 本报通讯员 郭冬明 《光明日报》( 2019年11月03日 02版)

        60年前,余江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战天斗地,消灭了血吸虫病。从那时起,余江人民以不忘党恩、精忠报国的火热激情,创造了向部队输送1万余名新兵、连续60年高素质兵员的纪录。

        余江区区委书记路文革告诉记者,60年来,该区4次受到国防部表彰,3次被省政府、省军区授予荣誉称号。党的十八大以来,年年被评为“全省征兵工作先进单位”。

    年年涌动参军潮

        60年前,即消灭血吸虫病的1958年,130名余江子弟跨进军营,掀开了余江征兵新篇章。如今每到征兵季,余江都是全民动员,高质量完成征兵任务。

        西坂村曾是血吸虫肆虐的重灾区,当年全村人口910人,感染血吸虫病的高达445人,是党和政府让这个村庄重现生命的活力。为报党恩,参军入伍成了西坂村年轻人的自觉行动。60年来,全村先后有206名青年投身军营,涌现了“一家四代从军”“连送四子入伍”“承兄遗志报国”等感人事迹。2018年,西坂村被余江区委、区政府、区人武部评为“十佳武装工作示范村”。

        “你去精忠报国,我做坚强后盾。”余江区区长苏建军告诉记者,余江党委政府60年接续传承,不断完善“优先”“优秀”“优待”的奖励褒扬措施,让官兵安心追梦军营。

    优中选优保质量

        地处赣东北的余江县,曾是闽浙赣革命根据地的重要辖区,送子参军一直是老区人民的光荣传承。60年来,余江历任班子把多征兵、征好兵作为政治任务来完成。

        “从1958年开始,余江一直坚持由县(区)委书记担任征兵领导小组组长。”余江区人武部政委刘东才说,该区实行“一把手”挂帅,确保征兵工作高质量完成。他们“一把尺”衡量,让征兵工作成为阳光工程,优中选优确保兵员质量。

        “在余江,两条征兵铁规矩延续多年:无论哪个青年入伍,都必须经过区委常委会集体讨论决定;无论哪个领导,都不准打招呼递条子插手基层征兵工作。”江西省鹰潭军分区政委韦情说,60年来,余江没有出现一起征兵违规违纪问题。

    军队地方同受益

        “从余江应征入伍的青年自觉把个人理想抱负融入强军兴军实践,在军营这所大学校里成就了骄人业绩。”鹰潭军分区司令员杨海林说,1958年以来,余江子弟兵有12人荣立一等功,36人荣立二等功,1000余人荣立三等功,涌现出“一等功臣”李来喜、战斗英雄李来新、“强军精武标兵”章星等一大批英雄模范。余江子弟兵在部队提干考学、成长成才的有千余人。

        “把优秀的余江儿女送进军营,既是为部队输送优秀人才,也是为余江经济社会建设储备人才。”余江区委书记路文革说,该区充分吸纳退役军人中的优秀人才,村两委和村理事会成员中,退役军人占到6成,大学生社区干部中退役大学生接近4成。可以说,退役军人在强化基层党建、巩固基层政权、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了生力军作用。

        在余江,复转军人成为创业致富的排头兵。为了带领村民致富,退役军人、锦江镇灌田村支书洪细树引进企业在村里建立杨梅种植基地,带动57户贫困户创业脱贫,使灌田村成为远近闻名的“杨梅村”。

        (本报记者 章文 本报通讯员 郭冬明)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