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村每天有人定时来清运垃圾,家家新修了下水道,生活污水集中处理。我们现在就是城里人的生活,即使有人拿楼房换我这小院,我都不换。”10月15日,河北省廊坊三河市杨庄镇中门辛村村民杨士胜向记者说起村里的变化,笑得合不拢嘴。然而就在一年前,这个村还是“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家里现代化,屋外脏乱差”的生活环境。
为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短板,廊坊市委、市政府将2019年确定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决胜年”,围绕“全域覆盖、连片示范、提升水平、打造精品”的思路,大力实施10个专项行动,集中打好厕所革命、垃圾治理、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整治提升4大战役,以高质量人居环境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厕所革命,让方便更方便
“一个土坑两块板,三尺土墙围四边”,这是多数人印象中的农村旱厕。“夏天蚊虫满天飞,刺鼻的臭味让人受不了。雨天极易摔倒,家里小孩上厕所,我总提心吊胆。”霸州市南孟镇东头村的李秀齐谈起村里当年的旱厕,惆怅地说。
现在,李秀齐的头疼事彻底解决了:霸州市因地制宜,提倡农户自愿、主动参与、分类实施,采取多种模式推进农村改厕工作。通过改造前后的对比,村民切身感受到厕所改造带来的好处。“如今,旱厕变水厕,我们彻底告别了臭气熏天的如厕环境,也过上城里人的生活了。”
霸州市将2019年确定为“农村厕所革命攻坚年”,按照群众接受、经济适用、维护方便、不污染公共水体的要求,结合全市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项目,大力推广水冲式厕所改造。截至目前,全市已完成15000多座厕所改造任务。
截至9月底,廊坊市完成农村厕所改造21万座。曾经“蚊虫满天,臭气熏天”的如厕史,随着这场轰轰烈烈的“厕所革命”一去不复返。
环境提档,让生活更宜居
在文安县史各庄镇韩各庄村,一处坑塘成了村民们新的休闲景点,水面上莲叶田田,水中鱼虾畅游,岸边绿树成荫,小广场上欢声笑语。
在村民吴玉德记忆中,这个坑塘有着一段“黑历史”:“以前,人们把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到坑塘里,闹得大半个村臭气熏天。为改善水质,坑塘里养过鱼。结果没两年,鱼都死了。”
文安地处九河下梢,历史上遗存了819个大大小小的坑塘,有水、纳污的将近440个。为此,文安启动农村污水治理项目,涉及全县302个行政村,预计3年完成污水处理及配套管网建设。韩各庄村生活污水处理厂为示范站点,于去年10月完工。
该项目采用调节池-MBR一体化设备-人工湿地的处理工艺。生活污水经处理后,出水水质达一级A标准。处理后的水直接排到坑塘内。坑塘内设置了人工生态浮岛、太阳能喷泉曝气机进行曝气充氧修复。同时,进行了生态化景观改造。如今,该项目在满足污水处理功能的基础上,成了集自然生态、科教宣传为一体的水景公园。
长长的污水管网,一头接进家里,一头连着坑塘。看不见的“清洁工”让韩各庄村再现清泉绿水。
垃圾有人管,污水有去处,环境更宜居。截至9月底,廊坊清理农村生活垃圾251万立方米,建设污水集中收集或分散式处理的村庄344个。
美丽庭院,让家园更和谐
藤蔓满墙,鲜花满院。10月15日,走进大城县臧屯镇桑杭村叶桂芝家,几十盆花卉映入眼帘,花香扑面。“这是龙船花,这是米仔兰,这是扶桑花……”叶桂芝如数家珍。
在桑杭村,村民们把自家的庭院及庭院周围收拾得清清爽爽。站在高处眺望,一户户美丽庭院在鲜花绿植的簇拥下,构成一道赏心悦目的风景。“全村30多户美丽庭院各具特色、各有千秋。”桑杭村王立娜介绍,依据各家各户的基础条件,打造了不同风格的美丽庭院。
这是大城县引导村民建设美丽庭院的一个缩影。自全县提出引导群众共建美丽庭院后,各乡镇也纷纷发出倡议书,号召村民争做改善环境的先行者、文明村风的倡导者。当前,大城县创建美丽庭院3.78万户,并打造示范街道10条,培育示范村3个。
截至9月底,廊坊建设美丽庭院29.3万个,美丽庭院扮靓了乡村。
(本报记者 耿建扩 陈元秋 本报通讯员 吴源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