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医药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但是,大批中医药有关资料、实物由于“文革”损毁和散存民间,正面临逐步消失的状况。我国曾两次集中收集医药卫生事业成就资料与实物,但遗憾的是,很多已收集到有关中医药的大量历史资料与实物,因为缺少国家级中医药博物馆而不知所终。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现有中医药文物100万余件。全国中医药院校、科研单位及民间有数十家博物馆,收藏文物不到1/10。这些博物馆大多规模小,文物保存条件存在不足,缺乏专业人才,管理理念和手段滞后。因此,迫切需要建立“国家中医药博物馆”更好地抢救、保护中医药宝贵遗产。
建立“国家中医药博物馆”是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现中医药光辉历史和伟大成就的重大工程,不仅仅是中医人所盼望的盛事,是中医药行业发展的大事,而且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实施“健康中国”国家战略的重大举措。
当前,我国中医药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迈入新阶段,已经具备建设国家中医药博物馆的各项条件。笔者建议,尽快启动“国家中医药博物馆”建设项目规划与投资论证工作。
如何建设国家中医药博物馆?首先应该做好顶层设计和合理规划。要体现医学与文化相结合、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国内与国际相结合、静态与活态相结合的设计理念。
其次,在博物馆设计中要充分考虑中医药的医学功能和文化功能,既要展现中医药的物质文化成就,又要展现中医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要注意中医药的活态性、互动性,把国家中医药博物馆建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传习基地。同时还要考虑到国家中医药博物馆是国家对外交流的重要场所,在设计上要有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世界上的传播和认同。
最后,博物馆的选址和建设也很重要。笔者认为,可以选择博物馆资源比较集中的地方,同时建设主馆和副馆,形成博物馆群,这样容易吸引更多人参观。主馆展示整个中医药(包括各民族医药)历史文化全貌,侧重参与互动、未来展望;副馆以“太医院”为主体,侧重展示宫廷医学、燕京医学。
(作者:张其成,系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学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