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社区养老服务,顺应了老年人养老的意愿,是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中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工作。近日,民政部印发《关于进一步扩大养老服务供给 促进养老服务消费的实施意见》,提出要进一步扩大社区养老服务供给,积极发展社区养老服务,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的多层次多元化的养老服务需求。作为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就步入人口老龄化社会的城市,近年来,广州市着力构筑全覆盖、多层次、多支撑、多主体的养老服务体系,探索出具有广州特色、走在全国前列的“大城市大养老”模式。
老城区的社区养老是养老发展的一个难题,而目前广州已有不少嵌入式医养综合体以“小而美”的形式深入老龄化严重的城区提供养老服务,受到老年人的欢迎。在广州越秀区,2015年开业的广州东湖西孝慈轩是广州首家社区嵌入式医养综合体,提供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三位一体的养老服务。据东湖西孝慈轩副院长刘晓园介绍,该养老院不仅提供机构养老服务,还可以为周边小区的老人提供包括生活照料、餐饮服务、健康管理、家庭护士、康复锻炼、精神慰藉、日间托老、居家清洁、适老化改造等各类专业服务。
“目前所有床位均已住满,有七成是来自附近社区的老年人,养老院的专业服务已经直接延伸到了社区老人家里,可以辐射社区大部分老年人。”刘晓园告诉记者,依托政府给予的政策优惠以及社区资源,孝慈轩不仅有效解决了社区养老需求,同样也实现了公益与盈利的平衡,让老年人家门口养老可望又可及。
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社会力量积极参与。从2015年开始,广州市便开展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密集出台了60多份养老服务政策文件,涉及规划用地、机构养老、居家和社区养老、人才队伍、医养结合、养老产业等各方面,将专业社会力量参与作为重要发展方向。今年5月,广州又发布《广州市支持社会力量参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试行办法》,提出培育和打造品牌化、连锁化、规模化、专业化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机构,使社会力量成为提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主体,并在降低准入门槛、场地优惠、税收优惠及财政补贴等方面给予扶持。据统计,目前广州大约70%的养老床位、85.5%的居家养老服务平台、89%的长者饭堂由社会力量提供,社会力量已成为广州提供养老服务的主体,广州养老服务社会化程度走在全国前列。
合唱团、漫画班、舞蹈学习、瑜伽学习、太极学习小组、国画学习小组、诗歌班……每到工作日,六榕街长者综合服务中心都格外热闹,每天有近100位老年人来这里参加各种活动并集中用餐。“社区里很多上班族每天早上把家里的老人送到服务中心,服务中心为老人提供日间照料服务,等下班后,子女再把老人接回家。”该中心负责人表示,服务中心的场地由政府提供,硬件设施由街道提供,运营资金是政府以购买公共服务方式每年拨付的35万元,服务中心基本可满足街道行动方便长者的日托需求。
此外,广州还以老年人配餐助餐服务为抓手,大力推进养老服务综合改革创新试点工作,深化社区居家养老服务“3+x”(助餐配餐、医养结合、家政服务3个基础项目+若干个特色试点项目)改革创新,深入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定点等医养融合工作,全面拓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内涵,多措并举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养老需求。
(本报记者 王忠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