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奖获得者演讲稿摘登】
上个月,我受邀去纽约演出期间,主办方为我安排了一场昆曲讲座。讲座的前一天,主办方问我:如果来的观众不多,您介意吗?我告诉他,哪怕就来一个人,我也会讲。没想到,当天来了很多华人观众,大家都被这属于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所打动。
十多年来,这样的讲座我已做了300多场,传播昆曲就是我的责任。
我出生在一个百年昆曲世家。
1956年,爷爷周传瑛主演的昆曲《十五贯》,从江南水乡一直唱进了中南海。毛主席看了两遍后说:全国各剧种有条件的都要演。当年的《人民日报》专门发表了题为《从一出戏救活一个剧种谈起》的社论,高度肯定了我爷爷那出戏的价值。
爷爷在世时经常说:“是党让我们从旧社会被人轻视的艺人,成为新中国光荣的文艺工作者。要振兴昆曲,就先从自家孩子做起!”就这样,同样从事戏曲工作的父母,在戏曲最低谷的时候,把我送进了戏校。
直到现在,还有人问我:“你是真的喜欢昆曲吗?”在这里我要告诉大家,我觉得昆曲就像我的呼吸,是我流淌的血脉。我出生在这样的百年昆曲世家,传承昆曲就是我一生的责任。而让她能焕发新的魅力,则是我的新使命。
在建党九十周年之际,我所在的剧院排演了原创昆曲现代戏《陶然情》,说的是早期共产党员高君宇和民国才女石评梅崇高革命情怀的动人故事,我饰演的正是石评梅。
演出获得了巨大成功,赢得了许多青年观众的喜爱和认可。甚至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大家都叫我“评梅”。这个人物的成功塑造,来源于我对中国共产党崇高信仰的理解,因为我也是一名共产党员。
就像剧中石评梅在高君宇墓碑前所唱的“风送余情飞九霄”,激昂的唱音表达出她立志要完成爱人未尽的革命遗志,并含泪镌刻下共产党员高君宇生前最爱的诗句“我是宝剑,我是火花”。无数的共产党员和革命者,就像那火花照亮了革命的前途,就像那宝剑划破了黑暗的旧时代。
每一场演出,都是对自己心灵的洗礼,也让我更加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用古老昆曲传播红色文化,是我们新时代文艺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更是对革命先烈最好的告慰。
“国民之魂,文以化之;国家之神,文以铸之”。从祖辈、父辈、我,再到我11岁也在学戏的女儿,这是一个家族对昆曲的深情守望。要让中华文化薪火相传,我们全体文艺工作者必须用文化自信的力量,去坚守、去传播,最终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留得清气在人间,“散作乾坤万里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