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9年10月21日 星期一

    金融为实体经济持续注入“源头活水”

    作者:本报记者 温源 《光明日报》( 2019年10月21日 10版)

        中国人民银行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18.74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3.28万亿元。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13.9万亿元,同比多增1.1万亿元,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的74.2%。数据表明,一方面,我国经济基本面长期向好,增长韧性较强,实体经济对资金需求仍然较强;另一方面,金融体系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得到增强。

    更多资金流向实体经济

        我国一次性建设规模最大的炼化一体化项目——今年5月刚刚投产的恒力20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目前正在大连长兴岛加紧生产。据悉,该项目可提高我国重要化工原料芳烃产量,大大减少对国外进口的依赖。项目的背后离不开资金的支持,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银行等多家银行提供了近400亿元的贷款支持。

        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脉;金融活水注入,实体企业自强。随着中国金融业加速回归本源,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的规模持续扩大,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新活力。

        人民银行办公厅主任兼新闻发言人周学东表示,9月份金融市场最关注的三个数据总体好于预期。一是社会融资规模的金融数据有明显回升和好转;二是货币供应量M2显著回升;三是人民币贷款增势平稳。

        数据显示,9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2.27万亿元,分别比上月和上年同期多2550亿元和1383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219.04万亿元,同比增长10.8%。从货币供应情况看,9月末,广义货币M2的余额是195.23万亿元,同比增长8.4%,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2和0.1个百分点;人民币的贷款余额149.92万亿元,同比增长12.5%。

        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司长兼新闻发言人阮健弘认为,三季度金融数据整体向好,是实体经济存在较强的资金需求和金融体系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加强共同作用的结果。一方面,我国的经济基本面长期向好,增长的韧性比较强,实体经济对资金的需求仍然较强;另一方面,金融体系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得到加强。今年以来,人民银行及相关部门在规范金融秩序的同时加大宏观调控逆周期调节力度,疏通金融体系流动性向实体经济传导的渠道,资金的供需关系更加合理,投向实体经济的资金有所增加。

    金融“血液”向重点领域汇集

        在金融数据全面回升的背后,资金结构也在变化,进一步向实体经济和国家引导的重点支持领域集中。

        数据显示,中长期贷款自4月份开始经历了连续4个月的回落,8、9两个月中长期贷款增速开始出现回升的势头,9月末企事业单位的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0.9%,比8月份高0.2个百分点,比7月份高0.4个百分点,已经连续两个月在回升。

        阮健弘分析,从中长期贷款的实际投向来看有几个特点:一是基础设施行业的中长期贷款增长平稳较快。9月末基础设施行业的中长期贷款同比增长8.9%,比上年末高0.3个百分点,这个速度是今年以来的高点。二是制造业的中长期贷款增速明显回升,特别是高技术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保持快速增长。9月末高技术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41.2%,比同期制造业中长期贷款的平均速度高29.9个百分点。三是9月末不含房地产业的服务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1.4%。

        与此同时,我国也不断加强金融风险防范,为经济稳步增长、实体企业转型升级腾挪空间。9月末,人民币房地产贷款余额为43.3万亿元,同比增长15.6%,这个增速已经连续14个月回落。前三季度,新增个人住房贷款增量占各项贷款的占比是24.1%,周学东表示“这是比较合理的占比”。据悉,过去房地产热的时候个人购房贷款增长非常快,占比高的时候有些城市甚至超过50%。

    “知产”变“资产” 融资不再难

        以网络摄像机进行远程管理、监控和展示技术为主业的成都华迈通信技术有限公司,日前以13项业内第一的专利,通过纯知识产权质押,无需抵押物担保就拿到了500万元授信,成为成都首家将“知产”变为“资产”的企业。

        面对创新型企业“轻资产、缺担保”的困境,通过金融创新为科技赋能,让企业“软实力”真正变成“硬财富”。据统计,今年一季度末,银行业金融机构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业务户数6448户,比去年初增加1200余户;融资余额985亿元,比去年初增长98%。打通了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最后一公里”,更多创新型中小微企业获得了融资支持。

        近年来,我国着力缓解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小微企业融资服务持续改善。数据显示,普惠小微贷款持续快速增长。9月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为11.3万亿元,同比增长23.3%,增速比上年末高8.1个百分点,今年前三季度普惠小微贷款累计新增1.8万亿元,是去年全年增量的1.4倍。

        与此同时,信贷支持的小微经营主体户数保持高速增长,9月末普惠小微贷款支持了2569万户小微经营主体,同比增长31.4%。

        有了金融政策的保驾护航,民营企业的营商环境得到改善,结构性货币信贷政策的引导取得成效。数据显示,9月末流向民营企业的贷款在增速、增量和占比方面均高于上年同期。金融活水,正滋养着实体经济,为高质量发展输入强大动力。

        (本报记者 温源)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