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9年10月20日 星期日

    从一场比赛“把脉”机器人产业发展

    作者:本报记者 刘坤 赵秋丽 冯帆 《光明日报》( 2019年10月20日 04版)

        “走出赛场的那一刻,我感觉全身都放松了。”“尽管在比赛中留有遗憾,但这次经历让我刻骨铭心。”这是一场长达6个多小时的实操比赛,选手们头戴安全帽、身穿比赛服,争分夺秒地用计算机进行编程、操控工业机器人。10月19日9时至15时40分,全国240名技能高手在山东济南进行同台比拼。当天下午,多位智能机器人领域的专家学者也会聚泉城,围绕机器人产业发展建言献策。

    补上技术人才缺口

        “我喜欢操控机器人,与课堂学习相比,比赛更锻炼人,更考验我们的心理素质。”一位来自沧州职业技术学院的选手说,尽管他在赛前进行了充分准备,但还是感觉自己操控机器人的熟练度不够,比赛时间紧张。希望以后能参加更多比赛,磨炼自己的心理素质,提高技能水平。

        第三届全国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技能大赛专家组组长、哈尔滨工业大学机器人研究所副所长李瑞峰介绍,在实操比赛中,参赛选手要自己进行设计、安装、排查故障,这样可以更好地考验选手们自主进行系统设计和多机器人操作的能力。选手们如果能在比赛中获得好成绩,那么在生活中也一定会成为技能能手。

        李瑞峰认为,机器人产业发展不仅需要高端科研人才,也需要大量懂操作、会维修的技能人才,但目前我国仍然存在技能人才缺口。未来,随着机器人市场需求的快速增长,加强技能人才培养会更加迫切。

        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与考试中心主任马蔷表示,目前,我国已经有很多企业参与到技能人才培养工作中,通过建立培训基地,加大与政府、学校的合作力度,使得技能人才的培养环境变得越来越好。今后,政府要加强鼓励和引导,更好地发挥企业和职业院校在技能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努力补上技术人才缺口。

    产业发展前景广阔

        “这次比赛用的机器人都是国产的。”李瑞峰说,近年来,我国在工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工业机器人,机器人产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也有着光明前景。如今,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位居全球第一,是世界上最大的机器人应用市场,庞大的市场需求会进一步促进我国机器人产业快速发展。

        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司副司长罗俊杰也表示,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前景广阔,机器人与新型科技融合不断深化,新兴应用从工业向社会服务等更多领域广泛渗透,机器人产业发展的环境和生态不断优化。

        中国电子学会发布的《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报告2019》显示,2019年中国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可达86.8亿美元,其中工业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分别达到57.3亿美元和22亿美元。

        在看到机遇的同时,也要看到面临的挑战。专家认为,今年以来,受国际经济发展环境的影响,全球工业机器人增长放缓,我国机器人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比如关键核心技术需要进一步提升,应用场景和领域需要进一步拓展,风险防控和法律法规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等。

        “尽管国产机器人与市场结合紧密,成本也低,在搬运、装配等方面已经可以替代国外机器人,但在高精尖机器人方面,我国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差距。”李瑞峰说。

        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兼总裁曲道奎表示,相比发达国家,我国在工业软件及控制领域面临着总体发展落后、核心技术和高端产品对外依存度较高、“空壳化”现象突出等诸多问题。

    突破核心技术瓶颈

        今后,工业和信息化部将从增强创新能力、升级优化结构、营造良好环境、强化推广应用、规范市场秩序、加强开放合作等方面入手,加快推进我国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

        在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屈贤明看来,我国机器人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关键是要吸取芯片发展滞后、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教训,全力解决这一难题,力争到2020年基本突破机器人关键零部件依赖进口的瓶颈。

        屈贤明认为,发展机器人关键零部件,要依靠众多专注于细分领域的“专精特”企业,特别是已经解决了资本和技术原始积累的民营企业,这样才能保证质量和低成本,避免市场恶性竞争。

        罗俊杰表示,今后要加强机器人产业发展的顶层设计,进一步明确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政策方向、路径和主要任务。同时,更好统筹各方面的创新资源,加快推广高端机器人的产业应用,夯实机器人产业基础,强化政策支持,瞄准关键基础零部件、基础工艺、基础材料等短板弱项,引导机器人产业上下游加强产业协同和技术攻关,提升机器人产业链水平,进一步完善标准以及检测认证体系。

        “要强化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在重点骨干企业培育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领军人才和管理团队,建设开发共享培训基地,继续开展好机器人技术应用技能大赛,加快培养选拔一批高技能人才。”罗俊杰说。

        (本报记者 刘坤 赵秋丽 冯帆)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