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9年10月02日 星期三

    为祖国自豪 为盛世欢歌

    作者:本报记者 尚文超 方莉 陈鹏 章文 《光明日报》( 2019年10月02日 08版)

        10月1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在京隆重举行。图为群众游行队伍。本报记者 闫汇芳摄

        图为“中华文化”方阵。新华社发

        图为“当家作主”方阵。新华社发

        时间缓缓流淌,激荡历史巨澜。

        公元2019年10月1日10时,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国庆盛典恢宏开启。

        礼炮鸣响,共和国国旗在三军仪仗队的守护下,从人民英雄纪念碑向国旗升起的地方走来。脚步铿锵,仿佛共和国的历史,踏着一幕幕“为梦想把热血洒满”的瞬间,从1949年向今天走来。泱泱中华从千年文明、百年跌宕和今日之繁荣昌盛中走来。

        经历苦难铸就的辉煌,凝聚在此时此刻,化作《义勇军进行曲》的音符,亿万人齐唱,响彻中华的大地山川。

        “中国的昨天已经写在人类的史册上,中国的今天正在亿万人民手中创造,中国的明天必将更加美好。”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在中国人民的心中激起共鸣回响。

        这是对共和国历程的庄严审视,也是对由此上溯一个多世纪的回眸与凝望。

        这是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深情期盼,也是对本世纪中叶宏伟蓝图的信心与畅想。

        70年历程,沧桑巨变,一张张曾经熟悉的脸庞,永远刻在人民心中。中华民族继续向前,怀抱信仰奔向美好的明天,这是今天的中国人留给明天的答卷。

    今天,我们缅怀先烈

        方队如山,气势如虹。

        上午10时43分,阅兵分列式开始,空中护旗梯队、徒步方队、装备方队、空中梯队依次通过天安门广场。

        装甲车声音隆隆,导弹剑指长空,飞机呼啸而过。看着这些我国自行研制的装备,许多老将军、老功臣眼泪纵横。

        战车缓缓,战旗方队的旗手们以庄严的军姿高擎旗帜,战旗漫卷,接受在场所有人的注目致敬。

        “铁军”“大渡河连”“平型关大战突击连”“塔山英雄团”……来自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以及新中国成立以来荣誉功勋部队的100面战旗迎风漫展。

        一面战旗,就是一部史诗。这些战旗带我们走过硝烟战火,走过岁月峥嵘。

        今天,鼓舞了几代中国人的英雄旗帜,第一次以战旗方队的形式出现在国庆阅兵现场,接受祖国和人民的检阅。这是对革命先烈的深切缅怀,是对荣誉功勋部队的由衷尊崇,更是对优良传统作风的接续传承。

        习近平总书记说:“共和国是红色的,不能淡化这个颜色。无数的先烈鲜血染红了我们的旗帜,我们不建设好他们所盼望向往、为之奋斗、为之牺牲的共和国,是绝对不行的。”

        中华民族是崇尚英雄、成就英雄、英雄辈出的民族。

        一曲《红旗颂》奏响,致敬方阵的21辆礼宾车徐徐驶来,第一辆礼宾车上,9位亲属代表将新中国缔造者和老一辈科学家的照片举起;9位老红军、老八路军、老解放军坐在礼宾车上,身着旧式军装,向观众举手敬礼。

        这些为共和国奉献青春和热血的将士已是白发苍苍,甚至已经无法敬一个标准的军礼,但这画面却直击人心,让不少现场观众热泪盈眶。

        “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多少仁人志士的青春和生命换来今天这盛世,今天的盛世也足以让我们告慰先烈——今天呈现的,正是他们当年为之奋斗不息的,梦想里的中国。

        中华民族不会忘记那些赴汤蹈火、鞠躬尽瘁的英雄。

        9月29日,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共和国向英雄模范致以最崇高的敬意。习近平总书记在颁授仪式上强调:“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

        鲜花敬英雄,浩气存天地。

        9月30日上午,天安门广场举行烈士纪念日向人民英雄敬献花篮仪式,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同各界代表一起出席仪式,以国家的名义向英雄致敬,让英雄的事迹铭刻于民族记忆,让英雄的精神激励国家前行。

        这些伟大的精神,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仍然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食粮。

        崇尚英雄、缅怀先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必定能汇聚起坚不可摧的前进力量,推动中国号巨轮驶向开阔水域、扬帆万里航程。

    今天,我们欢颂盛世

        70年前,在开国大典的阅兵式上,我们只有17架飞机。周恩来总理说:“飞机不够,我们就飞两遍。”70年,弹指一挥间,新时代的中国,早已山河无恙、国富兵强。

        强军改革号角吹响后,我军迈出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变的一大步,以精锐作战力量为主体的联合作战力量体系正在形成。

        漫卷的红旗辉映着受阅部队的威武军容,指引着中国军队迈向世界一流的雄壮步伐。

        军强则国强,国强则民安。

        “祖国万岁!”群众游行方队将标语高高举起。20余万军民、70组彩车,表达着对祖国的无限祝福,对盛世的尽情欢颂。

        《东方红》《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等歌曲传唱在耳边,勾起时代的记忆;神舟飞船、北京奥运、“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等场景呈现,历历在目;长征精神、红旗渠精神、航天精神再被彰显,依然振奋。

        一个个高光时刻,一个个历史瞬间,见证着一个古老的东方大国从封闭走向开放。

        70年风雨兼程,70年沧桑巨变。

        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上,一张张照片展现的笑脸、一件件实物承载的历史、一个个图表彰显的变化,无不印证着中国共产党人念兹在兹的为民情怀,无不体现着人民群众不断增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细心的人们会发现,从新中国第一条铁路建成通车、第一台蒸汽机车下线投用、第一炉不锈钢成功冶炼,到中国科学家第一次发现青蒿素、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落成启动、“墨子号”发射成功……这一个个“第一”勾勒出大国崛起的清晰路径。

        当今中国正持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向高质量发展不断迈进;当今中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全面协调推进;当今中国,脱贫攻坚进入决胜阶段,全面小康已近在咫尺。

        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绘就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谱写了一曲气壮山河的奋斗赞歌,走出了一条彪炳史册的人间正道。

    今天,我们走向复兴

        9月29日,走出人民大会堂的袁隆平院士,回到中国工程院与大家交流座谈:“杂交水稻正在向亩产1200公斤冲刺,现在长势非常好。而耐盐碱水稻,计划在十年之内发展到一亿亩。”这是“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对未来的规划。

        10月1日上午,阅兵场上,指挥控制能力更强、打击精度更高、战场适应性更好、作战效能更大的受阅装备让人惊叹。

        70组彩车在长安街上展开一幅流动的新中国发展、新时代奋进画卷。“祝福祖国,繁荣昌盛”“团结奋进,爱我中华”“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等口号在游行队伍中此起彼伏,不绝于耳。

        今天,在这个举国欢庆的日子,天安门广场上的“红飘带”主题景观格外醒目。在红色基因连接着的历史、现实与未来之中,一个充满生机的中国,一个充满希望的中国,已经巍然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在这一刻,每个中国人都沉浸在对未来的梦想和憧憬中,而这各自不同的梦想和憧憬,有着共同的方向——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前进!

        “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党的十九大宣示言犹在耳,中华儿女接续奋斗实现目标还看今朝。

        挥别波澜壮阔的70年,展望承载着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又一个70年,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自信而坚定:“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要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把我们的人民共和国巩固好、发展好,继续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唯有抓住每一个今天,才能创造美好的未来。唯有发扬奋斗精神,保持艰苦奋斗、顽强奋斗、永远奋斗的精气神,才能披荆斩棘、乘风破浪。

        庆典尾声,7万羽和平鸽翱翔天空,7万只彩色气球飞向远方。

        让我们为迎来70周年华诞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喝彩!让我们给未来的中国加油!让我们以梦想为岸、以团结作帆、以奋斗划桨,在浩荡的时代东风中,向着下一个光辉的70年起航!

        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前进!前进!

        (本报记者 尚文超 方莉 陈鹏 章文)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