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上午,记者来到北京科技大学,探访正在彩排的国庆群众游行第10方阵。
从主席台上往下望,操场上,两千余名身着劳动服装、头戴草帽的游行群众,组成一个巨大的矩形方阵。伴随着《在希望的田野上》的歌声,他们挥舞着双手前进,帽子上的黄绿色抖纱也随着动作飘舞,仿佛风吹过丰收的麦浪。
记者在现场了解到,第10方阵的主题是“希望田野”,再现的是在党的领导下确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中国农民丰收的喜悦心情。北科大学生工作部副部长马聪告诉记者,第10方阵共有2232人,由1132名北科大师生和来自昌平、丰台、房山的1100名农民代表组成。从基础训练、提升训练、集散演练、应急演练,到边框稳定性训练、行进速度训练、人车配合训练,第10方阵已经训练了三个月。
完美的背后是不为人知的艰辛。北科大自动化学院辅导员霍文堉回忆:“训练初期,每天早上七点至十点、晚上六点至九点,我们以中队为单位进行步速、步幅训练和动作学习,并开展体能训练;训练中期以区块合练为主,配合音乐开展动作训练、行进训练;8月初开始整体合练,北京科技大学1100余名师生和北京市1100余名农民代表进行15次校内合练、9次外出演练……”
“方阵背景音乐《在希望的田野上》真的是唱出了我们农民的心声,每当音乐响起,我们就热情高涨,不禁感叹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我们农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农业快速发展提供不竭动力,党中央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这次能够参加群众游行,也给了我们农民一个为祖国祝福的机会,这令我终生难忘。”方阵中的农民代表、丰台区卢沟桥乡小瓦窑村村委会委员汪征说。
北科大冶金学院2016级本科生姚永豪来自农村,他亲眼见证了农村生活的巨大改变。他感慨说:“我常常听奶奶讲起那个年代的故事,‘家里有五个孩子,晚上常常饿得嗷嗷大哭。分配的粮票不够糊口。’1982年1月1日,国家正式出台一号文件,明确指出包产到户、包干到户都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由此,我们村便揭开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序幕,家里的生活就越来越好了。10月1日,我将带着奶奶的嘱托走过天安门城楼,用最饱满的热情表达我们祖孙三代人的喜悦和对祖国深深的热爱。”
短暂的采访告一段落,悠扬的音乐声再次响起,彩排的人群慢慢汇集成一片金黄的麦田;每一位队伍中的成员,都像沉甸甸的麦穗,怀着对祖国的爱与自豪,久久歌唱。
(本报北京9月29日电 本报记者 唐芊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