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特稿】
一个以科学真理作为思想武器、承民族重托开创历史伟业的政党,从不会忘记写在自己旗帜上的光辉主张。因为,旗帜事关理想信念、初心使命,事关国家富强、民族复兴,更事关全人类的解放与发展。
当新中国迎来70华诞之际,马克思主义已走过170多年发展历程。回望百年前,一种科学真理的不懈探寻和一个古老民族的苦苦求索,在历史的风云激荡间相遇、合鸣。自此,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开启壮阔征程,“犹如壮丽的日出,照亮了人类探索历史规律和寻求自身解放的道路”,书写了影响整个人类发展史的东方奇迹。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的庄严宣告:“历史和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是完全正确的,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是完全正确的,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完全正确的!”
中国离不开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取得了一系列决定家国命运的伟大胜利。
马克思主义同样离不开中国。在与中国实际的创造性结合中,马克思主义本真的逻辑得以科学地展开和真理地呈现,获得了最有力的历史解答和实践检验,并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与生机。
“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的命运早已同中国共产党的命运、中国人民的命运、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连在一起”;实践还将继续证明:随着今日中国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稳步前行,随着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马克思主义的旗帜必然愈加高扬,为全人类贡献的“壮丽日出”必将更加辉煌。
同中国共产党的命运紧紧连在一起,科学性和真理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检验
“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十月革命之后,随“一声炮响”而来的马克思主义犹如东风骤起,涤荡着苦难深重的旧中国。1919年,李大钊推出精心编印的《新青年》“马克思研究专号”;1920年,陈望道在料峭春寒中倾力编译《共产党宣言》……此时,志士先驱们并不知晓,早在19世纪中叶,马克思已关注并撰文分析遥远中国的命运,甚至预见了“中国社会主义”“中华共和国”的诞生。
中国没有辜负这份跨越时空的瞩望。在民族危亡的十字路口,在一次次矢志救国无望之后,这个古老国度的先进分子们选择了被十月革命验证科学性、并因其真理性而引发巨大共鸣的马克思主义,以此为旗帜建立了自己的政党。
一曲恢宏的时代交响就此奏响,中国站在了全新的起点上。
此后近百年间,马克思主义伴随中国砥砺前行,走过了浴血奋战的革命时期、筚路蓝缕的建设时期、万象更新的改革时期,迎来了举世瞩目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由拯救国运,到建设社会主义,再到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直至今天向着中华民族复兴伟大中国梦的光明前景坚定前行,中国共产党人合理运用马克思主义,“不断探索时代发展提出的新课题、回应人类社会面临的新挑战”,实现了理论指导实践的巨大成功,写下了深刻改变中国的伟大创造。
沧桑巨变中,尽显真理伟力。习近平总书记如是概括:“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和革命性源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为世界社会主义指明了正确前进方向。”
理论指导实践,也因火热现实的“输氧”与催化而持续创新。中国共产党人深谙此理,身体力行。由毛泽东思想到邓小平理论,再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一项项创新成果不断充实着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站上全新的历史方位,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随之形成,为21世纪马克思主义写下辉煌篇章。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继续推进伟大社会革命和伟大自我革命,指引中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它以一系列重大理论原创,引领科学社会主义焕发强大生机活力,坚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另一个同样壮阔的变化,始终随之上演。那是掌握了真理武器的无产阶级先锋队在风雨磨砺中担当、成长、坚定领航的故事。
“这里是我们党的根脉。”党的十九大闭幕一周后,习近平总书记瞻仰中共一大会址。在一大代表群像浮雕前,他历数13位代表姓名,感慨万端。
从只有50多位党员到拥有9000多万名党员,中国共产党正是在努力贯通马克思主义真理与中国社会主义现实、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过程中,逐渐成长为世界第一大执政党,在“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自觉叩问中,持续强化执政本领,深化对执政规律的认识。
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注重思想建党、理论强党,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扎实铺开。中国共产党人用“刀刃向内”的勇气自我革命,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始终坚强。
“要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加强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作为全体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习近平总书记话语凝重,在9000多万党员心中激起无限回响。
同中国人民的命运紧紧连在一起,人民性和实践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贯彻
“马克思主义第一次站在人民的立场探求人类自由解放的道路,以科学的理论为最终建立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平等、人人自由的理想社会指明了方向”
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立场。
纵览人类历史,为穷人说话的思想家并不少见,摇晃“穷人乞食袋”的各种流派俯仰即是,但真正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探求理想社会的,只有马克思主义。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团结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用经济社会的历史性变革、综合国力的跨越式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升,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人间奇迹,书写了波澜壮阔的中国故事,回答了“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时代之问。
有学者评论:70年来,中国矢志不渝探索的是:人民怎么掌握生产资料,进而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主体?人民怎么掌握政权,进而成为中国政治生活的主人?要解决这两个根本问题,关键在于既要坚持中国共产党对一切工作的全面领导,又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时钟拨回2012年11月。刚刚当选总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向全党、全国人民深情表述。饱蘸赤子情怀的“人民”二字,力道千钧,掷地有声。
201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接受俄罗斯电视台主持人采访时说:“我的执政理念,概括起来说就是: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
这是对未来的宣示,也是对过往的白描。
始终寻找为民致富的“金钥匙”——任浙江省委书记时,作出“八八战略”重大决策部署,开启了深化经济转型升级、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优化发展环境和生态环境的通达道路;始终惦记着困难群众——任福建省宁德地委书记时,扑下身子下基层,只为能看到真实的东西;始终把为民办实事摆在首位——提出“弱鸟先飞”理念,倡导“滴水穿石”精神,带领闽东百姓摆脱贫困;始终了解乡亲们最需要什么——在梁家河插队当农民时,很期盼的一件事,就是让乡亲们饱餐一顿肉,经常吃上肉……
深切的牵挂,不变的情怀。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通堵点、疏痛点、消盲点,全面解决同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脱贫攻坚力度之大、规模之广、影响之深前所未有。按照2010年农村贫困标准计算,短短几年间,我国农村贫困人口由2012年的9899万人减少至2018年的1660万人,连续6年平均每年减贫1300多万人,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问题有望得到历史性解决。
针对人民群众实现天蓝地绿水净的强烈诉求,我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决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生态环境状况明显好转。
人民幸福生活是最大的人权。在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未来社会中,“生产将以所有的人富裕为目的”。今天,在社会主义中国,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老百姓的获得感更加充实,幸福感更有保障,安全感更可持续,人们在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不断迈进。
“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科学的理论一经掌握群众,就会变成排山倒海、势不可挡的物质力量。马克思在《哲学的贫困》中说,“在一切生产工具中,最强大的一种生产力是革命阶级本身”。邓小平同志曾深刻指出:“工人阶级的政党不是把人民群众当作自己的工具,而是自觉地认定自己是人民群众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为完成特定的历史任务的一种工具。”
天下顺治在民富,天下和静在民乐。“马克思主义博大精深,归根到底就是一句话,为人类求解放。”总书记语重心长。
同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连在一起,开放性和时代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彰显
“站在世界历史的高度审视当今世界发展趋势和面临的重大问题”“同各国人民一道努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把世界建设得更加美好”
60多年前,梁漱溟曾这样发问:“中国以什么贡献世界?”
70年来,我们坚定不移做好自己的事,始终认为“中国把自己的事情办好了,对世界而言就是贡献”。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中国经济社会发生历史性变化,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阔征程中,在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历史进程中,中国人民追逐梦想的努力为世界带来极大机遇,中国人民的梦想与世界人民的梦想息息相通。
6年前,“一带一路”倡议横空出世,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的世界,活力孕育、动力生发、合力凝聚。6年来,从总体布局的“大写意”,到精谨细腻的“工笔画”,共建“一带一路”既为世界各国发展提供了新机遇,也为中国开放发展开辟了新天地。
花开中国,芬芳世界。150个国家、92个国际组织、6000余名外宾、283项务实成果……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的数据,折射出共建“一带一路”的国际影响力、合作吸引力、全球凝聚力。
世界变动不居,中国稳步向前。在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不断抬头的当下,中国始终追求“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的“天下大同”,欢迎世界搭上中国经济发展的“顺风车”,积极同世界分享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经验和密码。
70年间,在马克思主义科学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向世界展现了历史性的、全球性的参照价值、示范意义。
2013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的演讲中首次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2017年12月1日,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他完整阐述:“人类命运共同体,顾名思义,就是每个民族、每个国家的前途命运都紧紧联系在一起,应该风雨同舟,荣辱与共,努力把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这个星球建成一个和睦的大家庭,把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
6年多来,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启迪下,世界各国休戚与共的决心愈发坚定,携手奔向美好世界的脚步更加坚定,而负责任的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有学者洞察:马克思主义的“人类解放”同中华民族的“天下大同”高度契合,唤醒了中华民族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实践意识。火热而丰富的当代中国实践,精彩而立体的当今中国故事,就是对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的最好证明。
今天,中华民族愈加以自信之姿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我们的自信,源自作为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先进,源自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守正创新。
今天,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渐成常态,船到中流浪更急,我们的底气何在?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任何时候都至关重要。
“只有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本国具体实际、历史文化传统、时代要求紧密结合起来,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才能把蓝图变为美好现实。”习近平总书记话语坚定。
逐梦路上,复兴途中,唯有高擎马克思主义真理火炬、高扬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方能履行神圣职责,让人类社会美好前景不断在中国大地上生动铺展开来。
(作者:王斯敏 张胜)
(学术指导: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哲学教研部副主任董振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