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长者眼中的70年】
他们是中国最德高望重的长者,人生记忆就是共和国的历史;他们被称为科学家、哲学家、奠基人、泰斗;但现在,他们的名字前已经无须冠以任何名号。人们只称他们为——先生。
2019年9月20日,光明日报发布短视频《一起走过70年》,邀请先生们从各自的领域出发,谈谈70年来的思索与感悟。走过70年的新中国,为什么是今天的样子?在视频中,他们给了我们一种解答。
孙家栋
中国航天“大总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
“航天事业是一个非常大的群体工作,航天的精神就是大力协同。”
有人带我们探索浩渺的宇宙,也有人为我们守护自己的天空。
王小谟
著名雷达专家,引领我国实现了从地面雷达向空中预警指挥机的飞跃。
“对于我们做预警机来讲,也是在发展。我们国家这么多年的建设,使国家整个工业和科研体系建立起来了,这是最重要的。”
大国重器,终究是为了万家灯火。
厉以宁
著名经济学家,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
“结构性改革一定要把改革开放连在一起,这样,我们的经济才能够走上新路。”
发展中的社会,需要法治的呵护。
张晋藩
新中国法学界最早一批博士生导师,奠定了中国法律史学的基本理论和学科框架。
“依法治国,其实是一场深刻的革命。要深入地推进依法治国,这中间就要破除很多制度上的、习惯上的、文化上的、思想上的羁绊,所以说是一场深刻的革命。”
一个向前走的国家,更要了解自己的来路。
刘庆柱
考古学家,先后参加并主持秦都咸阳遗址、西汉十一陵、汉长安城遗址等考古发掘。他孜孜不倦地梳理着中国历史的脉络。
“天安门广场就是中国继承传统5000年文明的一个典型,这就是中国的历史延续。”
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更需要与世界文明对话。
许渊冲
从事文学翻译长达60余年,被誉为“诗译英法唯一人”,是中外文明交流的使者。
“两千多年前孔夫子就说了‘学而时习之’,学习了要实践,这句话代表了中国的文化。”
今天的中国人,该如何诗意栖居?
吴良镛
我国建筑与城市规划领域的学术带头人,是活跃在国际舞台的世界著名建筑与城市理论家。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本’要牢靠的话,这个国家是安宁的。”
未来,我们如何拥有更加圆满的人生?
邬沧萍
创办了我国第一个人口研究机构、第一个人口学系、第一份人口学学术期刊,是我国人口学、老年学的奠基人。
“我认为我们国家的前途是光明的,我们有信心走一条非常光明的大道。”
70年,他们陪我们走过。
(本报记者 孙金行 王子墨)